[发明专利]以圆纬机编织具有单面割圈绒双面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1482.6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鑫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02 | 分类号: | D04B1/02;D04B1/10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姬颖敏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纬机 编织 具有 单面 割圈绒 双面 方法 | ||
1.一种汗布贴合割绒布的针织圆纬机用针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织圆纬机和编织动作;针织圆纬机包括编织机构;所述编织机构包括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所述上盘组件和下盘组件均包括针筒(100);所述针筒(100)包括一体成型的上体(101)和下体(102);所述针筒(100)开设埋置弹簧用孔;针筒口与弹簧之间的距离为l5 mm;所述针筒(100)开设缺口;缺口的深度为l8 mm;缺口贯穿针筒(100)的筒体,所述缺口用于插入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所述下体(102)安装插片(103);所述插片(103)内安装多组编织元件;每组编织元件包括织针(200)、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所述织针(200)包括针头(201)、针舌(202)和至少一个针脚(203);所述针舌(202)和所述针脚(203)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台阶(204);所述针舌(202)的动程为l1 mm;所述针头(201)到从所述针头(2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一台阶(204)的距离为l4 mm;所述第一织钩(300)包括第一钩头(301)、第一钩杆(302)和第一钩脚(303);所述第一钩杆(302)上设置多个第二台阶(304);所述第一钩头(301)到从所述第一钩头(301)往下第一个的第二台阶(304)的距离为l6 mm,所述第二织钩(400)包括第二钩头(401)、第二钩杆(402)和第二钩脚(403);所述第二钩杆(402)上设置多个第三台阶(404);所述第二钩头(401)到从所述第二钩头(401)往下第一个的第三台阶(404)的距离为l7 mm,并且,l6=l7;第一钩杆(302)和所述第二钩杆(402)之间形成凹槽;织刀(500)插入第一钩杆(302)和第二钩杆(402)之间形成的凹槽内;所述织刀(500)包括刀头(501)和刀杆(502);初始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重合;所述第一钩脚(303)和所述第二钩脚(403)之间的距离为l2 mm;初始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钩头(301)或所述第二钩头(401)和所述刀头(501)之间的距离为l3 mm;所述上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针段和第二针段;所述下盘组件的运动位移轨迹包括第一段(601)、第二段(602)、第三段(603)、第四段(604)、第五段(605)和第六段(606);所述编织机构包括以下动作步骤:
第一路:起半针,起刀;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一段(601);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织针(200)起半针与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半针形成对拉,起到连接上盘线圈和下盘线圈的作用;同时下盘组件的织刀(500)向上挺Xmm,切断第一织钩(300)和第二织钩(400)上的线圈;X≥l3;
第二路:起针,起钩;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为浮线;所述下盘组件的所述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二段(602);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起针;所述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起钩;
第三路:收针,收钩,挂毛纱;所述下盘组件的所述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三段(603);当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达到最高点时,最高点和所述针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mm,Y≤l2;此时,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和第一织钩(300)同时挂毛纱;此时,所述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四路:下盘完成挂毛纱,针不脱圈;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和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为浮线;所述下盘组件的所述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所述第四段(604);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到达距所述针筒口的距离为l1 mm时,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开始平移;同时,所述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继续收钩,第一织钩(300)下沉且到达最低点;
第五路:上盘挂纱,下盘第一次挂底纱;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的针和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的针起针,挂好纱后收针,完成上盘挂纱任务;所述下盘组件的所述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所述第五段(605);此时,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当所述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到达最低点时,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挂一根底纱;所述下盘组件的第一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脱圈;此时,所述下盘组件的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的状态;
第六路:下盘第二次挂底纱;所述下盘组件的所述织针(200)的位置、第一织钩(300)的位置、第二织钩(400)的位置和织刀(500)的位置均位于所述第六段(606);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一根底纱,可固定毛纱;所述下盘组件的织针(200)第二次挂底纱完成后收针,完成绑毛纱;此时,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一针段、所述上盘组件的第二针段、所述下盘组件的第一织钩(300)、第二织钩(400)和织刀(500)均处在不工作状态;
第七路:第一织钩(300)更换为第二织钩(400);第二织钩(400)按照第一织钩(3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第一织钩(300)按照第二织钩(400)的第一路→第六路循环;所述上盘组件、所述下盘组件的其它的部件均照第一路→第六路循环,所述上盘组件和所述下盘组件的工作十二路为一个工作循环;
在第四路或第十路中,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下沉的最低点为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距针筒的弹簧的距离Zmm,计算公式如下:Z=l4-Y-W-N,式中,W为第一织钩(300)或第二织钩(400)不工作时,第一钩头(301)或第二钩头(401)和针筒口之间的距离,N为针筒(100)的弹簧宽度;同时,l8≤W,使织刀(500)割断的毛纱可以达到针筒(100)的背面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鑫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鑫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14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骑行发电的转向警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