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62330.8 申请日: 2021-03-10
公开(公告)号: CN112768053A 公开(公告)日: 2021-05-07
发明(设计)人: 周建 申请(专利权)人: 周建
主分类号: G16H40/67 分类号: G16H40/67;G16H50/50;G16H50/20;G16H10/60;G06F3/01;G06K9/00;A61B5/0205;A61B5/318;A61B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10023 辽宁省沈阳市***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远程 智能 寸关尺 诊脉 装置
【权利要求书】: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实现人工智能仿生遥控机器人的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技术的远程应用;

本发明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提供的技术方案,其特征是:设置有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两部分;两终端分别将遥控微型智能机器人技术的3个指尖和三个指盘部件嵌入到智能手机平台,获得通过传递交换全部信息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库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手脉终端实现诊断功能时,按照大小铰链弯折的位置向后弯曲结构体和柔性屏,使护腕部位通过磁吸固定销固定在被诊断者的手腕处,设置的3个指尖触觉传感器分别触及到寸关尺的部位,当设置的屏幕上显示校准信息良好后,被诊断者手动按下屏幕上的诊断键,进入诊断演示验证状态,屏幕上依次显示寸关尺位置顺序,寸关尺各部位基准波形,验证通过后,显示可连接会诊终端状态;被诊断者通过手脉终端具有智能手机的电话功能呼叫检索选定的会诊终端,会诊终端使用者应答之后建立连接,在会诊终端启动实时诊脉功能,当信号连接正常,可见验证状态寸关尺部位的基准波形在会诊终端屏幕上出现,会诊终端使用者将自己事先通过指纹注册的三个手指触及到设置的三个指盘,便可在设置的屏幕上看到寸关尺配对校验信息,正确后,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波形,会诊终端使用者的切脉动作通过手指触及三个指盘时施力的变化信号驱动手脉终端的3个指尖,模拟出切脉动作;诊脉过程中,手脉终端3个指尖通过触觉复制技术执行会诊终端给出的力度指令同步做出切脉动作,设置的触觉传感器分别将触及到寸关尺位点拾取的脉象变化信息,通过脉象波动复制技术实时反馈到会诊终端设置的三个指盘,此时会诊终端使用者能够体验到传统的切脉感知信息,启动经验判断病情;同时,两终端屏幕上同步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波形,实现切脉的可视化远程实时诊脉功能;两终端设有的深度视觉摄像头,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柔性屏实现望、问诊断功能;手脉终端设置的纳米鼻和云计算组合实现闻诊功能;远程实时产生的所有诊断信息可同时存储到终端和云端,两终端与云计算大数据库设置成人工智能生态模式,具有的自主学习功能实现 “云中医”实时升级;产生的所有数据资产的溯源、收益和保护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

脉诊技术中寅时脉是中医上工者必须坚守的科学规范“治未病和除病根必得寅时之脉象”;每日寅时正是人体从静到动的转换时刻,也是病源始动之时;病源如纲,纲举目张,此时抓住纲,所有的目[即病灶]就无法张开,治其“纲”则除诸病;现代医院教学和工作制时间内没有获得寅时脉象论病的条件,也就无法学习获得上工的高超医术;手脉终端设置的定时切脉和存储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取寅时脉信息,创造出努力成为上工的实习条件,成为培养出更多精通高超医术的“上工”利器;会诊终端可以随时从云端调用所需的寅时脉记录复诊为其辨症和制定医案;这是从无到有的进步;

“上工治未病”是基于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结合特定脉象的发展趋势具有特定因果关系的经验数据而成立;几千年来已经没有未知;

所述“趋势感知判断能力”会随着人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失准,导致脉诊精度的波动,推断结论呈现错误;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把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进行量化区分,清晰量变过程,并固化下来;再将量化指标编程交给AI仿生遥控机器人技术的3个指尖精确执行,实现复制;

量变阶段对变量的趋势检出,消除变量危险趋势,避免发展成危险质变,改变成良性变量能力的数字化,是把中医科学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新高度;

本发明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的手脉终端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所述手脉终端,其特征是:设置成可折叠的矩形体结构,背面设置成由掌台、大绞链、腕枕、小绞链、护腕5部分依次连接成的矩形体结构,掌台部位嵌有可伸缩的3个指尖仿生结构,3个指尖端设置有触觉传感器阵列;整体矩形体正面设置成柔性显示屏覆盖结构,设置有深度视觉摄像头,纳米鼻,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具有公知的智能手机功能,实现与会诊终端的数据连接和交换,并与云端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通过软件自适应程序判断调整寸关尺触觉位置顺序,设置有位置触发指令结构,默认显示顺序:寸关尺,触发后顺序显示相反;实现男女,左右的手腕位置调换;设置的显示屏:用于显示寸关尺脉象波形,脉象属性术语,望诊视频图像,闻诊数据,病症结论,下载获得的医案及设备使用状态信息;外壳设置成全封闭纳米防污染结构,内部设置有电磁继电模块、无线供电受电芯片和充电电池;通过公知的智能手机功能与会诊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将合成的被诊断者的综合信息输出,实现全息遥诊;设置有上传至云端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数据库,并从云端和会诊终端下载获得反馈的医案数据功能;

智能手机平台内嵌入了可以伸缩的3个指尖单元模块,3个指尖的仿生结构均设置成圆柱体连接同径半球体形状;指尖单元模块由指尖、指尖库和连接插座构成;指尖单元根部的插头与指尖库底部的插座接驳,指尖库底部的插头座与智能手机平台算法集成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实现拾取寸关尺位点的脉象生理学信号能力,并输出脉象数字信号到智能手机平台运算端;指尖库开口处设置有闸扇结构的自动密封门;指尖单元由动作仿生伺服器模块,伸缩功能的仿生皮肤,指尖弧形柔性石墨烯部分,触觉传感器矩阵及引线矩阵插头构成;触觉矩阵模块设置在指尖端部,由多个石墨烯纳米薄膜触觉传感器单元组成;触觉传感器单元有血压,心率,震动,光电,压力,温度,电位阻容单元,各单元引线与指尖单元根部的引线矩阵插头连接,引线矩阵插头再与指尖库插座连接;3个活动的指尖体内设置有动作仿生伺服器模块,指尖体表由具有伸缩功能的弹性材料构成;3个指尖非诊脉时自动缩回指尖库归位,诊脉状态时伸出;指尖受控做切脉动作时,从掌台一端下方伸出,并列设置有红外距离感应器;掌台上部平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摄像头,掌台侧面设置有按钮、受话器和扬声器孔;另一侧面设置有纳米鼻专用的嗅探气体输入窗口;实现望闻问切诊断全部信息的采集,并通过智能手机平台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设置有3个指尖端触觉行程基准位和力度校零功能,保证寸关尺基准数据采样的一致性;设置有3个指尖端触觉矩阵中各有一组超导功能特性的石墨烯单元通过寸关尺间距获得电场强度来实现人体生物电的测量,用于判断无症状者的感染程度和疾病的势能;掌台中嵌有的3个独立单元结构的指尖库,指尖库底设置有数据接口,指尖库中设置有仿生手指尖,指尖库外口设置有闸扇;

(参见图8)手脉终端接收到会诊终端递送的反向伺服信号时,通过触觉复制技术驱动仿生结构的3个指尖实现会诊终端使用者切脉动作重现;设置在3个指尖的触觉传感器矩阵实时拾取寸关尺位点的多个变量信号,传送给算法集成模块,处理成数字信号一路被显示到显示屏专区中,并将不同力度下实时拾取的脉象动态数字波形信号分别显示到显示屏专区中,实现切脉状态手脉终端可视化;同时,全部切脉状态数据上传到云端和同步到会诊终端;另一路通过脉象波动复制技术模块实时反馈到会诊终端设置的三个指盘,会诊终端使用者通过触及三个指盘感受到被诊脉者寸关尺位点的脉象变量信号,并通过显示屏实现实时数据可视化;

本发明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的会诊终端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所述会诊终端,其特征是:设置成矩形体结构,背面设置成矩形壳体结构,矩形整体正面设置成显示屏覆盖结构,具有公知的智能手机功能,能够实现与手脉终端的数据连接和交换,并与云端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会诊终端的望和问诊断功能由设置的显示器、授话器和扬声器及双功通讯实现;闻诊功能由读取手脉终端设置的纳米鼻和云计算组合实现离子离散漂移检测技术的数据实现;正面一端设置有三个指盘,属于嵌入的微型机器人部件,作为会诊终端使用者切脉动作的把位,用于远程操纵手脉终端的3个指尖和再现3个指尖反馈的感知;

三个指盘均设置成模块化单元结构,避免仿生动作的相互干扰;三个指盘的仿生结构均设置成圆柱体连接同径倒置的半球弧形壳体形状;指盘单元结构底部设置有引线连接的插头,指盘单元结构内部设置有动作仿生伺服器模块,指盘单元结构外部设置伸缩功能的皮肤,指盘单元结构上部弧形柔性石墨烯部分设置有触觉矩阵模块,指盘单元结构底部的插头与智能手机平台算法集成模块信号输入接口插座接驳;设置的触觉矩阵模块由多个石墨烯纳米薄膜触觉传感器单元组成;触觉传感器单元有血压,心率,震动,光电,压力,温度,电位阻容单元,各单元引线与指盘单元根部的引线插头连接;实现拾取寸关尺位点的切脉动作驱动信号能力,通过手机平台模块输出信号到云端;

连接手脉终端成功时,设置的显示屏中显示连接初始化的校验信息,显示校验成功后,当指盘受到的压力加大时,则输出指尖伸出命令信号,当指盘受到的压力减小时,则输出指尖回缩命令信号,当指盘没有受到的压力时,则输出指尖自动归位命令信号;手脉终端3个指尖执行加力或减轻推动石墨烯仿生皮肤触及被诊脉者的寸关尺位点感知脉象时,由3个指尖仿生皮肤上嵌有的触觉矩阵模块分别拾取的脉象波动信号,再被手脉终端内部的智能手机平台模块完成信号处理,通过通讯传输反馈给云端内部的智能计算平台模块完成逆向信号处理;一路通过脉象波动复制技术转换成寸关尺位点脉象模拟信号驱动三个指盘内设置的动作仿生伺服器,完成脉象波动复制,此时被会诊终端使用者感知,实现远程遥感切脉;另一路转换成寸关尺位点脉象的数字信号传送给会诊终端显示屏,同步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脉象变量信号波形,实现实时数据可视化;并完成自动存储到终端;是否同步上传到云端存储功能设置成选择模式;

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实现诊断功能时,手脉终端自检程序验证通过后,显示可搜索连接会诊终端状态;被诊断者通过手脉终端具有智能手机的电话功能呼叫在“云中医”库中选定的会诊终端,会诊终端使用者应答之后建立连接,在会诊终端启动实时诊脉功能,当信号连接正常时,可见手脉终端验证状态寸关尺部位的波形在会诊终端显示屏上出现,会诊终端使用者将自己事先通过指纹注册的三个手指触及到设置的三个指盘上,就可在会诊终端设置的显示屏上看到寸关尺配对校验信息;正确后,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波形综合信息,会诊终端使用者检验切脉动作通过手指触及三个指盘时施力的变化信号能否驱动手脉终端设置的3个指尖;诊脉过程中,手脉终端接收到会诊终端递送的伺服信号时,手脉终端3个指尖通过公知的触觉复制技术执行会诊终端给出的力度指令同步做出切脉动作,设置在3个指尖端的触觉传感器分别将触及到寸关尺位点拾取的脉象各种变量信号,传送给算法集成模块处理成数字信号;一路被送给显示模块,并将不同力度下实时拾取的脉象动态波形信号分别显示到显示屏专区中,实现切脉状态手脉终端可视化;同时,全部切脉状态数据上传到云端和同步到会诊终端;另一路通过脉象波动复制技术模块实时反馈到会诊终端设置的三个指盘,会诊终端使用者通过触及的三个指盘感受到被诊脉者寸关尺位点的脉象变量信号,并通过显示屏实现实时数据可视化;此时会诊终端使用者能够体验到传统的切脉感知信息,启动经验判断病情;实现切脉的可视化远程实时诊脉功能;两终端设有的深度视觉摄像头,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实现望、问诊断功能;手脉终端设置的纳米鼻和云计算组合实现离子离散漂移检测技术的闻诊功能;远程实时产生的所有诊断信息存储到云端服务器,两终端与云端大数据库设置成人工智能生态模式,具有的自主学习功能实现 “云中医”实时升级;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获得的全程实时数据分别个自保存,只有同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中时才形成一个数字资产包;数字资产包则按脉象属性被云端存储器管理软件自动识别冠名后,分门别类完成存储,当有人参考、比对调用该据时,需要向数据产生的分布式账户付费;会诊终端具有脉象属性命名权功能;产生的所有数据资产的溯源、收益和保护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

脉诊技术中寅时脉是中医上工者必须坚守的科学规范“治未病和除病根必得寅时脉象”;每日寅时正是人体机能从静到动的转换时刻,也是病原始动之时;病原如纲,纲举目张,此时抓住纲,所有的目(病灶)就无法张开,治其“纲”则除诸病;现代医学院教学和8小时工作制时间内没有获得寅时脉象论病的条件,也就无法学习获得上工的高超医术;手脉终端设置的定时切脉和云端存储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取保存寅时脉信息,创造出努力成为上工的实习条件,成为培养出更多精通高超医术的“上工”利器;会诊终端可以随时从云端调用所需的寅时脉记录复诊,为其辨症和制定医案;这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和进步;

“上工治未病”是基于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结合特定脉象的发展趋势具有特定因果关系的经验数据而成立;几千年的实践已经没有未知;

所述“趋势感知判断能力”会随着人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失准,导致脉诊精度的波动,推断结论呈现错误;通过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采用的数字化技术可以把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进行量化区分,清晰量变过程,并固化下来成为云中医库中永远保存的诊断数据;再将量化指标交给机器人控制模块编程遥控AI仿生机器人技术的3个指尖精确执行,实现复制;

量变阶段对变量的趋势检出,消除变量危险趋势,避免发展成危险质变,改变成良性变量能力的数字化,是把中医科学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新高度;

上述的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结构中的深度视觉摄像头,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保证实现远程望、问诊断最大限度的保真能力;

上述的纳米鼻具有接收病灶体散发的离子态气体的能力和用于呼吸频率监测;实现手脉终端的闻诊功能;

上述的闸扇开启时指尖伸出,指尖自动归位后闸扇关闭成密封状态;闸扇材料采用薄膜结构;

上述的触觉复制技术由触觉矩阵模块、算法集成模块、人工智能运算模块和机器人控制模块构成;

上述的3个指尖和三个指盘均设置成独立单元模块化结构,便于参数标准化和组装;

上述的脉象波动复制技术属于公知的机器人触觉复制技术;触觉动作信号是脉象波动信号;

上述的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具有多终端同步互联功能,实现多人同时会诊的能力;

上述的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具有为增强现实(MR)硬件设备连接和提供所需数据的能力;

上述的手脉终端连接上云端虚拟医生后可实现人工智能自动诊断功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建,未经周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23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