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疫霉菌荧光素酶标记菌株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植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3303.2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董莎萌;陈汉;李鸷;黄杰;王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18 | 分类号: | C12Q1/18;C12Q1/66;C12Q1/02;C12N1/15;C12N15/8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李晓峰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霉菌 荧光 标记 菌株 制备 方法 及其 疫病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疫霉菌荧光素酶标记菌株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植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制备表达荧光素酶的病原菌,使用该病原菌的游动孢子、菌丝、卵孢子或菌饼接种植物,侵染一定时间后添加荧光素酶底物,统计病斑长度或面积;以病斑长度或面积衡量农作物抗性或不同类型潜在抗病资源对病原菌的抑制或促进作用。本发明具有快速、简便、定量、高通量地检测疫病菌发病进程的特点,适用于精准评估各种疫病防控方法的效果,且本发明提供的思路适用于植物病原菌,可广泛应用于抗病资源筛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标记荧光素酶的病原菌和其制备方法及标记菌株在农作物抗性筛选,以及农药和微生物的疫病防治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病原菌在动植物上均可造成危害,部分病原菌种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以植物病原菌为例,病害是制约作物优质高产的因素。一些严重植物病害的流行可直接导致粮食减产甚至影响到人口数量。目前统计结果显示,植物病原菌和害虫可使五种主要作物减产10%-30%,世界上约10%人口仍然遭受粮食安全的威胁。因此,有效防治作物病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农业生产中抵抗病原菌的主要手段包括含抗病基因作物的选用和化学农药施用。通过抗病育种提高农作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是实施病害绿色防控的重要策略。植物自然群体在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干预的选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遗传突变,这些遗传突变是抗病育种中的宝贵资源。此外,农药对人类农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使用农药是提高和保证粮食单产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新发现的天然活性物质、海量的新合成化合物及大量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环境微生物均是潜在的农药资源。
由于田间病原菌快速变异和一些不恰当的农事操作,导致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容易被克服。因此,评估与筛选新的抗病资源和有效的农药资源是作物抗病性改良和防治病害的关键。面对这一现状,建立灵敏快速的离体及活体高通量筛选方法仍然是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抗病资源筛选时需要以病原菌侵染状态或分级为衡量标准,科学、直观、快速、灵敏的方法在抗病资源筛选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标记荧光素酶的病原菌为报告系统的抗病资源筛选思路,并以PsLuc(于2020年11月11日在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分类名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保藏号CGMCC No.21049)和PcLuc(于2020 年11月11日在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分类名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 保藏号CGMCC No.21048)为例展示使用方法。
本发明将为抗病资源评价和筛选提供科学的标准,可以筛选包括但不限于植物抗病基因、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等在内的资源,并有效服务于病害防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荧光素酶标记的病原菌作为报告系统在筛选抗病资源或农作物抗性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素酶标记的病原菌用于筛选抗病资源的新思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荧光素酶标记的病原菌为报告系统筛选抗病资源或农作物抗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过表达荧光素酶的转化载体及荧光素酶标记的病原菌。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荧光素酶标记的病原菌作为报告系统在筛选抗病资源或农作物抗性中的应用。
上述的应用,制备表达荧光素酶的病原菌,使用荧光素酶标记的病原菌的游动孢子、菌丝、卵孢子或菌饼接种植物,侵染一定时间后添加荧光素酶底物,统计病斑长度或面积;以病斑长度或面积衡量农作物抗性或不同类型潜在抗病资源对病原菌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上述的抗病资源为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抗病基因或微生物菌株、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
上述的病原菌为植物病原菌。所述的植物病原菌为疫霉菌,但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