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的批量IoT固件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4510.X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8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锐畅;董阳;陈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顶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7 | 分类号: | G06F21/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批量 iot 风险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批量IoT固件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检测的批量IoT固件;S2.固件解包;对固件的压缩方式、文件系统、指令集架构进行解析识别,完成固件解包、提取;S3.固件插件化风险检测;完成对固件安全性的全面分析;S4.漏洞检测规则匹配库;基于漏洞检测规则完成已知漏洞关联;S5分析统计、可视化报告输出。本发明直接采用批量固件库获取、自动化解包、标识IoT固件、插件化安全评估、统计输出可视化评估报告的流程自动化评估技术,加快了IoT固件的检测速度、大大减低了人力资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的批量IoT固件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IoT是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缩写。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随着IoT技术演进与下沉,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目前,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100亿,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220亿。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类似,原本独立、隔离、安全的传统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成为万物互联中的终端。设备本身拥有很多的入口和控制方式,这为用户带来操作便利性的同时,也形成了更多暴露面、攻击面。
一方面,IoT设备的严重碎片化现象以及设计开发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出厂的固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另一方面,由于IoT本身使用的操作系统数量多,使用的架构不统一,固件格式更是因厂商而异,多样化给IoT设备带来定制化与差异化的同时,也给固件安全自动化检测带来了挑战。
基于人工的固件解压、风险分析技术未能解决对固件文件系统的全面风险评估;而对于现有的插件化固件安全检测技术方案,仍是依赖对单一固件的自动化分析、简要风险结果输出,未能解决IoT固件种类、数量繁多,需流程化、批量完成安全评估的问题。
当前相关技术方案未能真正解决IoT海量固件的批量处理,仍依赖人工完成对单一固件的扫描评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流程自动化的IoT固件批量风险评估的方法、系统,以解决IoT固件种类众多、批量自动化风险检测、完整可视化评估报告输出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直接采用批量固件库获取、自动化解包、标识IoT固件、插件化安全评估、统计输出可视化评估报告的流程自动化评估技术,以解决IoT固件种类众多、批量自动化风险检测、完整可视化评估报告输出的技术难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的批量IoT固件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待检测的批量IoT固件;
S2.固件解包;对固件的压缩方式、文件系统、指令集架构进行解析识别,完成固件解包、提取;
S3.固件插件化风险检测;完成对固件安全性的全面分析;
S4.漏洞检测规则匹配库;基于漏洞检测规则完成已知漏洞关联;
S5.构建漏洞库;基于漏洞信息完成设备漏洞详情呈现,构建漏洞库。
S6.分析统计、可视化报告输出;基于各个风险检测插件的分析结果,自动化的解析各部分关键安全风险,输出可视化报告。
进一步,步骤S1中,由厂商直接提供完整的待检测固件库,或者采用固件爬虫模块,对目标固件进行自动化爬取、下载、存储,生成待检测固件库,并基于当前固件库,为各个固件生成与之关联的唯一标识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顶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顶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5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水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NB-IOT的停车场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