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音频化渣的转炉动态底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5539.X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尚游;宁伟;张海波;刘俊宝;王强;李少帅;高志滨;刘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4 | 分类号: | C21C5/34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吕利敏;孙宪维 |
地址: | 271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音频 转炉 动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音频化渣的转炉动态底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音频化渣系统设定最佳化渣曲线;(2)将转炉底吹流量设定为流量由低到高的三级流量模式;(3)吹炼开始,底吹模式设定为第三级流量模式,根据音频曲线偏离情况,转化相应的底吹模式;(4)吹炼至8分钟以后,将底吹模式设定为第一级流量模式,根据音频曲线偏离情况,转化相应的底吹模式;(5)吹炼进入拉碳期,底吹模式设定第二级流量模式,根据音频曲线偏离情况,转化相应的底吹模式。本发明方法在音频曲线达到返干线或者喷溅线之前即可进行及时调整,可以改善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化渣效果,解决了转炉对喷溅与返干调整不及时的问题,极大的稳定转炉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音频化渣的转炉动态底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钢厂转炉炼钢大多采用顶底复吹转炉,复合吹炼法利用底吹气流来克服顶吹氧流对熔池搅拌能力不足的弱点,可使炉内反应接近平衡,减少铁损失,同时又保留了顶吹法容易控制造渣过程的优点,因此具有比顶吹和底吹更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转炉整个吹炼过程根据炉渣氧化性可以分为前期喷溅期、中期返干期、后期喷溅期,为缓解炉渣喷溅或返干,转炉一般采用加料或调整枪位的方式。为检测转炉炉内的反应情况,常采用音频化渣的方法,根据音频化渣反馈结果调整操作。音频化渣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应软硬件收集炉内噪声来判断炉内渣液面的高度,间接判断炉内化渣情况,在计算机屏幕上形成一定的图形,显示一定的数据给摇炉工作参考和指导。它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音频曲线如附图1所示。图1中镰刀形区域为正常化渣区,化渣区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调整,正常化渣区上部的直线为喷溅线,下部的直线为返干线;喷溅线以上的区域为喷溅区,返干线以下的区域为返干区。另外该系统还能显示枪位变化和氧气流量变化。一般情况而言,音频曲线靠近正常化渣区上部运行时表示化渣良好,音频曲线在中下部运行表示炉渣偏干,返干报警就会闪烁,音频曲线在喷溅线以上运行表示即将或正在喷溅,此时会出现喷溅报警。即传统转炉音频化渣系统的信号仅作为转变操作参考使用。
转炉的炉内反应,既要保证炉渣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又要防止炉渣氧化性过强产生喷溅,需要及时调整操作,防止返干与喷溅。实际生产中,摇炉工可以根据音频曲线变化的斜率和音频曲线的运行情况来判断化渣情况,音频曲线靠近喷溅线,并且曲线的斜率较大,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喷溅,比和加入造渣料,或者稍微降低枪位;音频曲线靠近返干线,或者音频陆线向下走,且曲线的斜率较大,此时即将发生返干,可以通过提高枪位或者加入铁矿石来调节渣中的氧化铁含量,从而达到控制渣状态的目的。
另外,当炉渣氧化性较强时,需加快炉内碳氧反应速度,此时应降低枪位或者加强底吹搅拌作用;当炉渣氧化性较弱时,此时需降低炉内碳氧反应速度,应提高枪位或者减弱底吹搅拌作用。但是,通过调整枪位来控制反应速度,往往无法达到精确控制,易造成喷溅。而目前转炉底吹方式一般采用全过程固定流量或分阶段固定流量,不能随炉内实时渣况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通常是当音频曲线达到喷溅线或者返干线后,系统警报后认为调整,往往存在滞后性。因此,上述两种控制方式均不能与炉内反应快速完全配合,有时甚至对炉内反应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底吹反应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底吹流量提前设定,不能随炉内实时渣况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导致底吹改善效果差,底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音频化渣的转炉动态底吹方法。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音频曲线及时改善转炉化渣效果,提高转炉炼钢控制水平。
本发明所述最佳化渣区域即图1中镰刀形区域(正常化渣区)。音频化渣系统的最佳化渣区域根据不同转炉的实际参数,根据大量实验数据确定,对于同一炉役该区域基本固定,最佳化渣曲线也相应确定。
所述最佳化渣曲线为位于最佳化渣区域中心位置的一条曲线,即正常吹炼后,最佳化渣区域出现下端曲线时相同横坐标下,以最佳化渣区域的上端曲线和下端曲线所对应的纵坐标之和的二分之一为纵坐标,所有的横坐标和其对应的纵坐标所对应的点的集合组成的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5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