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5554.4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7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胡仕敏;田应彪;李翊;王显林;万召梅;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P43/00;A61P29/00;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左康艳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方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方案公开了中医药领域的一种复方中药,包括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数为:大黄粉33g~85g,虎杖粉110g~190g,算盘子根粉21g~33g,冰片粉22g~32g,芝麻油510g~910g,固体石蜡32g~88g。该复方中药可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和疮、痈、疔、疖等局部炎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淋巴结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之一。人体有成百上千的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最易摸到。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淋巴结在平时正常情况下是平静的,但当某处淋巴结肿大或有其它异常时,表明所属区域器官有病变发生,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当前,对于淋巴结炎症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没有能力使其病理逆转,患者只能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封闭针等来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淋巴结的中药存在极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和疮、痈、疔、疖等局部炎症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方案中的一种复方中药,包括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数为:大黄粉33g~85g,虎杖粉110g~190g,算盘子根粉21g~33g,冰片粉22g~32g,芝麻油510g~910g和固体石蜡32g~88g。
进一步,所述复方中药包括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数为:大黄粉52g,虎杖粉154g,算盘子根粉27g,冰片粉27g,芝麻油718g和固体石蜡52g。
进一步,所述复方中药的剂型为糊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数准备原料;
步骤二:将芝麻油和固体石蜡放入搅拌装置内,98~108℃加热至泛青烟,温度降至 75~88℃,得到油蜡混合物;
步骤三:向油蜡混合物中缓缓加入冰片粉,搅拌均匀,再缓缓加入虎杖粉、算盘子根粉和大黄粉同时同向搅拌,冷却至46~55℃得到复方中药。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箱体和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形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固定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接的连接处连接有涡轮,所述涡轮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与第三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上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器,所述转杆上套设有蜗杆,蜗杆与涡轮啮合;固定杆与箱体固定连接,转杆位于箱体内。使用时,开启驱动器,驱动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带动第三连杆转动,由于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联动,在涡轮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三连杆转动,就会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偏转,因此涡轮在自转的过程中,也会随之左右偏转,因此转杆自转时也会随之左右偏转,这样就可以将箱体内的原料搅拌均匀。
进一步,所述转杆上设有多个搅拌叶。设置搅拌叶提高搅拌效率。
进一步,所述驱动器为电机。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大黄粉具有泻热通便、解毒消痈、行瘀通经、除湿、亦可凉血止血;
虎杖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湿退黄的功效;
算盘子根粉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冰片粉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5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杆旋推倍增装置
- 下一篇:包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