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坑塘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7190.3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1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童;奚姗姗;汪向阳;王猛;夏明升;李鹏程;刘程;阮慧林;李中玉;马永春;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造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坑塘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净化单元、生物接触氧化单元、用于污水沉淀并防止回流的沉淀单元以及生物净化塘单元,所述过滤净化单元包括两道与坑塘两岸固定连接的生态拦截吸附网膜;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包括若干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坑塘水体中的弹性填料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填料正下方的曝气装置;所述生物净化塘单元内设置有水生动植物。本发明通过对坑塘进行改造,实现了坑塘水体治理和污水治理的有机结合,施工简单,无其它占地问题,节约了环境治理成本,并通过恢复坑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了水质的长效保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村坑塘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坑塘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农村居民固有的生活习惯,部分无序排放的生活污水、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等污染,随着地面径流最终汇入农村坑塘,导致农村坑塘水体受到污染,有的甚至变成黑臭水体,失去了原有的养殖和灌溉的价值。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农村环境整治被提上日程,要求实现坑塘整治和污水处理的有效性结合,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坑塘污水治理技术多采用较为简单的治理技术,如投加药剂、曝气增氧和污水处理设备等,前两类技术基本上属于治标不治本,维持时间较短;后一种技术既需要消耗动能,还需要人员运营维护。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适合农村坑塘污水治理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坑塘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既能够净化坑塘水体,又能够治理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坑塘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
过滤净化单元,该过滤净化单元包括两道与坑塘两岸固定连接的生态拦截吸附网膜;
生物接触氧化单元,该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包括若干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坑塘水体中的弹性填料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填料正下方的曝气装置;
沉淀单元,用于污水沉淀并防止回流;
生物净化塘单元,该生物净化塘单元内设置有由水生动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道生态拦截吸附网膜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浮球且底部通过碎石进行配重,每道网膜上的若干个浮球均通过不锈钢丝绳进行串联后再通过膨胀螺钉使不锈钢丝绳固定于坑塘的两岸。
优选地,所述生态拦截吸附网膜由聚乙烯纤维制成,第一道网膜的网孔直径为20mm,第二道网膜的直径为5mm,两道生态过滤网膜的间距为70cm。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填料采用点阵式排列,每行或每列的弹性填料通过不锈钢丝绳进行串联后再通过膨胀螺钉使不锈钢丝绳固定于坑塘的两岸。
优选地,所述弹性填料采用聚烯烃类或聚酰胺类的丝状填料,每个弹性填料制成直径150mm的圆柱体,相邻两个弹性填料的间距为500mm。
优选地,所述沉淀单元包括两道连接坑塘两岸的土坝,第一道坝的高度为1.0m-1.2m,第二道坝的高度比第一道低10cm。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对坑塘进行改造,实现了坑塘水体治理和污水治理的有机结合,施工简单,无其它占地问题,节约了环境治理成本,并通过恢复坑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了水质的长效保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净化单元;11、第一道网膜;12、第二道网膜;2、生物接触氧化单元;21、弹性填料;22、曝气装置;3、沉淀单元;4、生物净化塘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7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