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输电线路的自供能振动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7415.5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甲;周晨媛;王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H02J7/32;H02J7/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输电 线路 自供 振动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输电线路的自供能振动监测系统,包括:自供能模块、测量模块和数据处理传输模块,测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自供能模块用于为量模块和数据处理传输模块供电;其中,自供能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振动能量采集器、整流电路和电能储存设备;测量模块包括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数据处理传输模块包括MCU控制器和发射器;传感器的输入端用于采集输电线路的振动信号,传感器的输出端与MCU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MCU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发射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发射器的输出端用于输出接收的信号。本发明从输电线路振动中收集能量为传感器供电,可使传感器件能长期运行,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工程以及仪器科学技术领域,涉及输电线路振动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输电线路的自供能振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常见的振动形式有微风振动、导线舞动、档距振荡,输电线路的振动特性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异常的振动信号,可以反映其被异物缠绕或挤压的状态,也可对其断裂隐患进行提前预警。
对输电线路的检查主要依靠人工巡线,效率低且对隐患排查不够彻底,缺乏有效监测手段,无法掌握各类振动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危害。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传感器是监测输电线路振动情况的另一种方法,主要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将输电线路的振动情况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输电线路的疲劳程度和对故障进行预警;这种传感器监测方法的优点是能精确测量输电线路的振动参数,但传感器安装在户外输电线路上并且需要长时间运行,存在供电和电池更换的问题。目前采取的供电方式有太阳能电池、高压互感取能、锂电池等,分别存在受天气影响大、不稳定、电能存储容量有限的问题。
综上,亟需为输电线路设计一种具有更优供电方式的振动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输电线路的自供能振动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自供能振动监测系统,利用振动能量采集技术从输电线路振动中收集能量为传感器供电,可使传感器件能长期运行,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可解决现存达到供电方式中存在的部分或全部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面向输电线路的自供能振动监测系统,包括:自供能模块、测量模块和数据处理传输模块,所述测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自供能模块用于为所述测量模块和数据处理传输模块供电;
其中,所述自供能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振动能量采集器、整流电路和电能储存设备;所述测量模块包括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数据处理传输模块包括MCU控制器和发射器;所述传感器的输入端用于采集输电线路的振动信号,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MCU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MCU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发射器的输出端用于输出接收的信号。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振动能量采集器为静电式、压电式、电磁式、摩擦电式的振动能量采集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能储存设备包括超级电容器和电池;所述超级电容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相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能储存设备还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设置于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超级电容器之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能储存设备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包括能量指示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升压电路、稳压输出电路、电池过压保护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测量模块的传感器至少能够测量输电线路振动的加速度、频率、位移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测量模块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放大电路、特征值提取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74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