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双层阵列倒装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7418.9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戴高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良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62;H01L33/64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4 | 代理人: | 朱鹏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双层 阵列 倒装 封装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双层阵列倒装封装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板、限位固定圈、电机插座、电极条、散热槽和散热模块,所述限位固定圈固定连接在基板上端面,所述电机插座固定连接在基板上端面内部,所述电极条固定连接在基板侧端面,所述散热槽开设在基板下端面,所述散热模块固定连接在散热槽内部,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水箱、活塞和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固定连接在散热模块下端面,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散热铜管内部,所述基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芯片固定盖,所述芯片固定盖包括保护基座、透明盖板、容积槽和限位槽,该发明有效提高了半导体的封装强度,同时提高了封装的散热能力,也使得半导体的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导体双层阵列倒装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是指一种导电性可控,范围从绝缘体到导体之间的材料。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半导体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材料才被学界所认可,LED是建立在半导体晶体管上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采用LED技术半导体光源体积小,可以实现平面封装,工作时发热量低、节能高效、产品寿命长、反应速度快,而且绿色环保无污染,还能开发成轻薄短小的产品,一经问世就迅速普及,成为新一代的优质照明光源,目前已经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交通指示灯、电子产品的背光源、城市夜景美化光源、室内照明等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发光半导体需要进行封装才能进行应用。
现有的发光半导体封装仅通过金线将电极引出,金线细小易断裂,金线断裂会导致发光半导体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现有发光半导体封装结构通过树脂对发光半导体进行灌封,导致发光半导体器件损坏时完成无法检查线路及维修的问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现有发光半导体封装自身材料反射能力较差,对发光半导体发出的光有部分吸收作用,致使发光半导体发光效率不高,并且现有发光半导体封装将半导体完全密封,发光半导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发光半导体在高温下使用寿命会急剧下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双层阵列倒装封装结构,解决了上述提到的目前的发光半导体封装仅通过金线将电极引出,金线细小易断裂,金线断裂会导致发光半导体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现有发光半导体封装结构通过树脂对发光半导体进行灌封,导致发光半导体器件损坏时完成无法检查线路及维修的问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现有发光半导体封装自身材料反射能力较差,对发光半导体发出的光有部分吸收作用,致使发光半导体发光效率不高,并且现有发光半导体封装将半导体完全密封,发光半导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发光半导体在高温下使用寿命会急剧下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半导体双层阵列倒装封装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板、限位固定圈、电极插座、电极条、散热槽和散热模块,所述限位固定圈固定连接在基板上端面,所述电极插座固定连接在基板上端面内部,所述电极条固定连接在基板侧端面,所述散热槽开设在基板下端面,所述散热模块固定连接在散热槽内部,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水箱、活塞和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固定连接在散热模块下端面,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散热铜管内部,所述基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芯片固定盖,所述芯片固定盖包括保护基座、透明盖板、容积槽和限位槽,所述透明盖板固定连接在保护基座上端面,所述容积槽开设在保护基座上端面,所述限位槽开设在保护基座下端面四周,所述基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芯片封装块,所述芯片封装块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一电极支片、发光半导体、第二电极片、第二电极支片、第一插针、第二插针、、、和,所述第一电极支片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极片后端面,所述发光半导体下端面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极支片上端面,所述发光半导体下端面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极支片上端面,所述第二电极支片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极片前端面,所述第一插针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极支片下端面,所述第二插针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极片下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良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良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74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