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共面性检测装置及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7500.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尹钟辉;上官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前端 轮系共面性 检测 装置 校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共面性检测装置包括两组限位支座单元、两个安装轴以及共面性校正仪,限位支座底部安装在楔轮的槽内;安装轴穿过两个限位支座的定位孔,保证楔轮中心面定位的准确性;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安装在两个轴的圆形截面处,相互对准,可手动调节。本发明由至少两个楔槽来定位楔轮的中心面,提高了共面性检测的准确性;对于齿形不同直径相同的楔轮也可进行测量;共面性矫正仪在楔轮外侧,不会被带挡住,因此测量时不用卸下皮带;限位支座轻薄、易加工,对于不同轮系不同楔形截面的轮间共面性的检测,只需要换一种限位支座即可完成测量,此装置减少了工装的制造时间和成本,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共面性检测装置及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前端附件系统结构越来越紧凑。发动机前端附件轮系的布置对发动机将曲轴的动力传递到风扇、空调压缩机、发电机、水泵和动力转向泵等附件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振动,噪声和声振粗糙感特性。在装配汽车动力总成时,需要对发动机前端轮系的共面性进行检查以保证带轮之间的平行度。共面性不达标时,多楔带在轮系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与带轮的一侧槽边摩擦造成偏磨,当速度增大时,甚至会出现断裂等现象,大大缩短了皮带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能会造成轮系异响。
在专利CN202885779U(授权于2013年04月17日)中,描述了一种发动机轮系非楔度测量工具。专利中采用激光测试座将激光发生装置产生的激光投射在标准尺座上的刻度牌上,用于测量轮系之间的非对楔度。该方法的共面性检测工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安装方便,但该专利中没有考虑到实际前端轮系中多楔带和轮会挡住激光的问题,一些皮带的包角下,激光测试座难以安装固定在楔轮上,同时,卸下皮带后测量的共面性会有较大误差。
在专利CN208765682U(公布于2019年04月19日)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轮副共面检测装置,专利中用激光作为检测手段,采用了圆弧状齿形底座的工装安装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用于测量轮系间的共面度。该方法楔轮的中心面的定位比较精确,检测效率高,但该专利中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工装上,而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以及工装的质量对实际轮系的共面性有较大影响,工装难以固定在楔轮上,实际前端轮系中多楔带也会挡住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之间的激光传输,对不同的轮径和包角的楔轮都需要重新制造工装,其结构比较复杂,工装加工时间长,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共面性检测装置,所述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提高检测精度,可以用于发动机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中前端轮系的共面性检测和轮系故障诊断中共面性影响的分析,适合在生产和诊断现场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的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共面性检测装置,包括两组限位支座单元、两个安装轴以及共面性校正仪,
每组限位支座单元中均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限位支座,每个限位支座上均设置有与楔轮上的楔槽相配合的楔形齿,且每组限位支座单元中的不同限位支座与楔轮上的不同楔槽相配合;
共面性校正仪包括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分别通过一所述安装轴分别固定在两组限位支座单元上,且安装时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可分别相对于所对应的安装轴发生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限位支座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每个安装轴依次穿过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支座单元中每个限位支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支座与所述安装轴间隙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限位支座均呈弧形状,且其内弧面与楔轮的楔槽相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支座垂直于楔轮的中心轴线。可保证安装和测量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7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