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检测血液样品中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9538.2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冯振;景叶松;弭兆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宋海海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大正路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检测 血液 样品 万古霉素 方法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同时检测血液样品中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优化样本前处理方法并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相结合,从而成功建立一种同时检测血液样品中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样本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通量高、结果可靠等优点,可实现对人体相关抗生素血药水平的实时监测,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药浓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血液样品中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万古霉素(vancomycin)属于三环糖肽类抗菌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革兰阳性菌,特别是严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心内膜炎、骨髓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全球仅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被誉为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革兰阳性(G+)菌的多重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引起全球关注。我国连续多年的细菌耐药监测(CARSS)数据显示,MRSA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万古霉素作为三重杀菌机制的首个糖肽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但该药有一定肾毒性,且随血药浓度升高明显增强,而耐药现象的出现又与低暴露有关。临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研究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在肥胖、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等患者体内的PK发生显著改变,按照常规方案给药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万古霉素谷浓度显著降低,建议早期给予较高剂量的万古霉素。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决定初始给药剂量,并借助血药浓度监测(TDM)适时优化给药方案。
去甲万古霉素为我国首创的糖肽类抗生素,其抗菌谱、相互作用和临床应用都与万古霉素相近,但其对大多数金葡菌作用强于万古霉素,已成为治疗严重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及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首选用药。但其耳、肾毒性和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相关,因此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也是非常有意义。
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有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检测方法的报道,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前处理方法获得待测液,通常检测灵敏度欠佳,从而导致在低灵敏度的LC-MS上的检测信号较低,信号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血液样品中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优化样本前处理方法并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相结合,从而成功建立一种同时检测血液样品中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样本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通量高、结果可靠等优点,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同时检测血液样品中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前处理后的待测样品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前处理过程包括:
向待测血液样品中加入至甲醇/乙腈的混合液中,震荡离心,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取出氮吹吹干,流动相复溶后,获得待测上机样品;
本发明针对血清中存在的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进行前处理,可以去除样品杂质,降低基质效应,从而对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进行同时检测。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同时检测血液样品中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的标准品溶液;
含有内标和0.01~0.1%(优选为0.05%,w/w)硫酸锌的甲醇与乙腈的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95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