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组件和线缆组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9927.5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8 | 分类号: | H02G15/08;H02G1/14;H01B7/17;H01B13/00;H01R43/00;H01R4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组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组件和线缆组件的制备方法,涉及线缆技术领域,以解决线缆屏蔽连接结构不成熟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线缆组件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屏蔽连接组件;第一线缆包括第一缆芯和第一屏蔽层,第一缆芯的外侧包覆有第一保护层,第一屏蔽层设置在第一保护层的外侧;第二线缆包括第二缆芯和第二屏蔽层,第二缆芯的外侧包覆有第二保护层,第二屏蔽层设置在第二保护层的外侧;屏蔽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屏蔽装置;至少一个屏蔽装置与第一屏蔽层连接,并与第二屏蔽层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线缆组件能够保证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之间屏蔽连接的有效连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和线缆组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车辆开始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在配备有电池的车辆中,电机、车载电脑等用电器件需要通过线缆与电池进行连接,电池中的电能可以通过线缆传输至用电器件,从而使用电器件发挥各自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用于连接电池和用电器件的线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线缆,而是由多条线缆依次连接而成的。
具体来说,在线缆中一般包括缆芯和包裹在缆芯外侧的屏蔽网;缆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力的传输;屏蔽网的主要功能是为缆芯提供良好的屏蔽作用,以防止缆芯中的电流磁场对外界的用电元件产生电磁干扰。
目前,将两条线缆进行对接时,由于采用的屏蔽连接结构不成熟,导致在线缆的对接处,两条线缆的屏蔽网之间不能形成稳定、有效的连接,从而不利于保证缆芯的电磁屏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升线缆之间电磁屏蔽效果的线缆组件和线缆组件的制备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组件,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屏蔽连接组件。其中,第一线缆包括第一缆芯和第一屏蔽层,第一缆芯的外侧包覆有第一保护层,第一屏蔽层设置在第一保护层的外侧。第二线缆包括第二缆芯和第二屏蔽层,第二缆芯的外侧包覆有第二保护层,第二屏蔽层设置在第二保护层的外侧。屏蔽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其中,屏蔽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屏蔽装置,至少一个屏蔽装置与第一屏蔽层连接,并与第二屏蔽层连接。即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屏蔽装置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保证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之间屏蔽结构的连续性。
作为示例,屏蔽装置和第一屏蔽层的连接位置为对称连接设置,屏蔽装置和第二屏蔽层的连接位置为对称连接设置。
屏蔽装置与屏蔽层的连接位置如果是单点连接,则在连接位置会流过较大电流,从而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又会跟缆芯产生的磁场耦合,使整个线缆连接处发生很大的辐射,严重影响其他电器的工作状态。当屏蔽装置与屏蔽层的连接位置是对称连接时,在连接位置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会相互抵消并减小合成场,从而降低线缆连接处的辐射,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缆芯产生的磁场,减小了对其他电器的影响。
作为示例,屏蔽装置和第一屏蔽层的连接位置为360°连接设置,屏蔽装置和第二屏蔽层的连接位置为360°连接设置。
相对于屏蔽装置与屏蔽层连接位置为对称设置,屏蔽装置与屏蔽层连接位置为360°连接设置,对线缆的缆芯产生的辐射,以及屏蔽层本身产生的辐射,有很大的屏蔽及抵消作用,从而使线缆连接处的防屏蔽效果达到最优。
作为示例,屏蔽连接组件还包括导电装置;导电装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电装置的第一端与第一屏蔽层连接。或导电装置的第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屏蔽装置与第一屏蔽层连接,以实现导电装置与第一屏蔽层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导电装置的第二端与第二屏蔽层连接。或导电装置的第二端通过至少一个屏蔽装置与第二屏蔽层连接,以实现导电装置与第二屏蔽层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在本发明提供的线缆组件中,通过导电装置可以实现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之间的电连接,从而能够保证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之间屏蔽结构的连续性。
作为示例,导电装置的第一端和第一屏蔽层的连接位置为对称连接设置,导电装置的第二端和第二屏蔽层的连接位置为对称连接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99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