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多目标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1491.3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9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玲;田明;李林霞;程瑜;张东升;邵军军;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34 | 分类号: | G01S13/34;G01S13/931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张举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调频 连续 雷达 多目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多目标检测方法,包括:首先对恒频段做一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目标速度矩阵,然后对梯形波和三角波上下扫频频段做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峰值点分别对应中心频率和模糊多普勒频率,然后先使用梯形波上下扫频段和恒频段对目标进行配对,得到目标初选信息,然后再将得到的信号与三角波中频信号进行配对,得到真实目标中频信号信息,进而的到目标的距离。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目标探测中存在虚假目标,以及配对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多目标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雷达、自动驾驶和辅助变道在现今的汽车驾驶当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驾驶员检测到与前方其他车辆的相对速度和距离,在危险时刻及时采取必要的制动措施,保护人员安全。
汽车防撞雷达的原理是利用雷达回波来检测出目标信息,其发射波形多采用调频连续波。但是,在多目标识别方面,调频连续波存在误报、虚假目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多目标检测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多目标检测方法,包括:
采用三角波与梯形波结合的调频连续波雷达,进行多目标检测;
对恒频段波形进行一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恒频段中频信号;以及根据恒频段中频信号,确定目标的真实速度;
对上扫频频段波形进行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上扫频的差频中心频率;以及对下扫频频段波形进行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下扫频的差频中心频率;
根据目标的真实速度,和梯形波的上扫频的差频中心频率、下扫频的差频中心频率,对目标中频信号进行初选,获得剩余的目标中频信号;
将剩余的目标中频信号,与三角波的上扫频的差频中心频率、下扫频的差频中心频率相结合,采用不同周期对目标进行筛选,获得最终目标中频信号;
根据最终目标中频信号、目标的真实速度,确定雷达与目标之间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波与梯形波结合的调频连续波为:三角波与梯形波按照不同周期组合而成的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的真实速度,通过下式确定:
其中,fs是恒频段中频信号;f0为载波频率;c为波传播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获得上扫频的差频中心频率,具体包括:
上扫频频段雷达发射信号模型:
其中,A为发射信号的幅值,为发射信号的初始相位,μ为调制斜率;
假设目标的与雷达的相对速度为v,以远离雷达的方向为正,目标的回波信号为:
其中,H为目标反射强度和传播衰减有关的系数;表示目标反射引起的附加相移;τ(t)为接收信号的时延函数,表达式如下:
将x(t)与xr(t)进行混频,得到差频信号:
做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化简后,得到上扫频的差频中心频率为:
其中,R为雷达与目标之间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1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