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二维组合三维水平井轨道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2041.6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刚;路宗羽;席传明;吴继伟;熊超;张楠;叶雨晨;王雪刚;赵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0 | 分类号: | E21B43/30;G06F30/20;G06F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组合 三维 水平 轨道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双二维组合三维水平井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井口为中心点O确定相互垂直的第一轴D,第二轴N和第三轴E;
按二维轨道设计方法确定水平井的上部轨道;
按二维轨道设计方法确定所述水平井的下部轨道;
其中,所述上部轨道的终点为所述下部轨道的起点,所述上部轨道位于经过所述井口的第一个铅垂面上,所述下部轨道位于经过水平段(90)的第二个铅垂面上;
所述按二维轨道设计方法确定水平井的上部轨道包括:
由所述中心点O向所述第一轴D的方向延伸距离Da到达第一造斜点a,所述中心点O到所述第一造斜点a的轨迹为第一直井段(10);
预先设定上部轨道方位角φb,所述上部轨道位于经过所述中心点O和所述上部轨道方位角φb的第一个铅垂面上,在所述第一个铅垂面上,以所述第一造斜点a为起点、与所述第一轴D的距离R11为半径、点M为第一圆心做弧线确定第一稳斜点b,所述第一稳斜点b对应井斜角αb,所述第一造斜点a到所述第一稳斜点b的轨迹为第一增斜段(20);
以所述第一稳斜点b为起点,沿所述井斜角αb的方向延伸距离LW1到达降斜点c,所述第一稳斜点b到所述降斜点c的轨迹为第一稳斜段(30);
以所述降斜点c为起点、与所述第一稳斜段(30)的距离R12为半径、点P为第二圆心做弧线确定直井点d,所述直井点d对应的井斜角等于0°,所述点P和所述降斜点c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点M和所述第一稳斜点b的连线平行,均与所述第一稳斜段(30)垂直,所述直井点d和所述点P的连线与所述第一轴D垂直,所述降斜点c到所述直井点d的轨迹为降斜段(40),所述点M和所述点P位于所述降斜段(40)的两侧;
由所述直井点d向所述第一轴D的方向延伸到第二造斜点e,所述第二造斜点e对应垂深为De,所述直井点d到所述第二造斜点e的轨迹为第二直井段(50);
其中,所述第一直井段(10)、所述第一增斜段(20)、所述第一稳斜段(30)、所述降斜段(40)和所述第二直井段(50)形成所述上部轨道;
所述按二维轨道设计方法确定所述水平井的下部轨道包括:
根据预先给定的目标点t1和目标点t2的坐标计算出所述水平段(90)对应的方位角φt,即下部轨道方位角φt,所述下部轨道位于经过所述水平段(90)的第二个铅垂面上;
在所述第二个铅垂面上,以所述第二造斜点e为起点、与所述第二直井段(50)的距离R21为半径、点Q为第三圆心做弧线形成第三个弧线,以所述目标点t1为起点、与所述水平段(90)的距离R22为半径、点R为第四圆心做弧线形成第四个弧线;
对所述第三个弧线和所述第四个弧线做外公切线,所述外公切线与所述第三个弧线的切点就是第二稳斜点f,所述第二稳斜点f对应井斜角αf,所述第二造斜点e到所述第二稳斜点f的轨迹为第二增斜段(60),所述外公切线与所述第四个弧线的切点就是第三增斜点g,所述第三增斜点g到所述目标点t1的轨迹为第三增斜段(80),所述第二稳斜点f到所述第三增斜点g的轨迹为第二稳斜段(70);
以所述目标点t1为起点,沿井斜角αt的方向延伸至目标点t2,所述目标点t1到所述目标点t2的轨迹为所述水平段(90),所述水平段(90)的长度为ΔLt;
所述上部轨道满足公式(1):
所述下部轨道满足公式(2):
所述上部轨道所在的第一个铅垂面与所述第二轴N方向的夹角为上部轨道方位角φb,所述下部轨道所在的第二个铅垂面与所述第二轴N方向的夹角为下部轨道方位角φt,所述上部轨道方位角φb与所述下部轨道方位角φt存在关联,且满足公式(3)
其中,Da为第一造斜点a的垂深,单位:m;R11为第一造斜半径,单位:m;R12降斜半径,单位:m;αb为第一稳斜段井斜角,单位:°;LW1为第一稳斜段的段长,单位:m;Dd为直井点d的垂深,单位:m;Cd为直井点d对应的闭合距,单位:m;De为第二斜点e的垂深,单位:m;R21为第二造斜半径,单位:m;αf为第二稳斜段井斜角,单位:°;LW2为第二稳斜段的段长,单位:m;R22为第三增斜半径,单位:m;αt为水平段井斜角,单位:°;Dt为目标点t1的垂深,单位:m;Cet为第二造斜点e到目标点t1的水平距离,单位:m;Ce为第二造斜点e对应的闭合距,单位:m,Cd=Ce;Nt为目标点t1的N坐标,单位:m,Et为目标点t1的E坐标,单位: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20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