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口中断测量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3413.7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2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范里政;陈才;刘付东;杨有桂;陈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4 | 分类号: | G06F13/24;G06F13/4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口 中断 测量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口中断测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的步骤包括:步骤S1:产生可调中断触发源,将可调中断触发源转换为CPU能够读取的中断类型,发送给CPU;同时,捕获接口中断的触发时间,记录触发时刻;步骤S2:利用CPU内的中断控制模块对中断进行处理,上报到中断服务程序;当处理完了一个中断的时候,发送中断结束的标志;步骤S3:当接收中断结束的标志,记录结束标志时刻;将接口中断的触发时刻和结束标志时刻输入接口中断测量装置,计算出接口中断处理的时间。该装置用来实施上述方法。本发明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接口中断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中断”作为计算机一种标准的输入接口,反映了计算机对外部事件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线程切换及状态管理、异常处理、硬件与处理器的交互、I/O操作等方面。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和便捷地在更多场合使用中断技术一直是当今的需求。
在现有计算机领域的中断技术中,主要表现为对中断响应时间的测量,但是目前对于整个中断执行机制所需要的时间,没有简单而又能应用于多场合应用测试的测量方法。
中断响应时间的测量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使用CPU内置的计数寄存器计数法,即当可调中断触在触发的同时,寄存器开始计数,直到开始执行中断服务函数的第一条指令停止计数,读取寄存器值就能获得中断的响应时间。另一种可以通过函数发生器和信号源,用函数发生器输出两路信号,一路经过待测系统,另一路直接接入示波器,利用示波器比较两路信号的延迟,得到中断响应的时间。
对于上述的测量方法,第一种存在依赖CPU资源的缺陷,且只适用于系统响应外部请求的场合。在该场合下,系统才能获取计数寄存器的值。对于中断处理异常的情况,该测量方法并不适用。另一种则需要借助仪器,示波器的价格昂贵而且操作比较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的应用场合并不具备使用示波器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的中断测量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口中断测量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S1:产生可调中断触发源,将可调中断触发源转换为CPU能够读取的中断类型,发送给CPU;同时,捕获接口中断的触发时间,记录触发时刻;
步骤S2:利用CPU内的中断控制模块对中断进行处理,上报到中断服务程序;当处理完了一个中断的时候,发送中断结束的标志;
步骤S3:当接收中断结束的标志,记录结束标志时刻;将接口中断的触发时刻和结束标志时刻输入接口中断测量装置,计算出接口中断处理的时间。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所述可调中断触发源由CPLD产生,由CPU系统时钟通过CPLD分频或者倍频而得。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中断触发源采用标准时间脉冲触发,然后进行中断转换。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通过中断类型的转换,将LPC、PCIE、UART接口中的任意一个转换为CPU的中断类型。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当处理完了一个中断的时候,向CPU写入发送结束标志寄存器、从而通知中断控制模块已经处理完该中断,通过发送结束标志寄存器获取。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在当进入中断后,中断标志位会自动被置1,代表着“正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在结束中断服务程序之前,通过中断控制模块清除中断标志位,在清除中断标志位完成之后,将发送中断结束的标志发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3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