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刀轴秸秆清洁收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3438.7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磊;鲍志亮;蒙宇;贺刚;张丽;王俊跃;郭喜燕;王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3/10 | 分类号: | A01D43/10;A01D43/077;A01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刀轴 秸秆 清洁 收获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三刀轴秸秆清洁收获装置,属于农牧业机械技术领域,其设计主要运用于不同种类的秸秆,无论站杆、放铺杆都可以进行清洁收获作业。该设计主要利用前刀轴、中间甩刀刀轴、后置绞龙、可调定刀和定刀焊合对秸秆进行粉碎、揉搓,并通过两侧的风机叶片和送料筒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清洁处理,使得秸秆粉碎效果、揉丝效果更好,草料更加洁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牧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秸秆揉碎除尘设备上的收获装置,适用于田间站立、散状的玉米秸等农作物秸秆的清洁收获作业,可直接满足用户对秸秆的饲喂要求。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秸秆揉碎压捆机在秸秆揉碎回收过程中,因缺少二次粉碎装置和可调定刀装置导致秸秆切断后揉丝效果不理想、碎段较长,会影响饲喂时的适口性,通过捡拾装置收获的秸秆含土量较高,导致秸秆不能满足直接饲喂的要求,需人为的筛除秸秆中的泥土,增加了用户的劳动强度,因此市场上亟需一款秸秆清洁回收利用的秸秆揉碎除尘割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碎效果好、碎度可调、有除尘效果的三刀轴秸秆清洁收获装置;通过割台架体、传动部分、前刀轴、中间甩刀刀轴、后置绞龙、风机壳体、送料筒等结构,实现作物秸秆的切割、揉丝、输送、除尘等功能,秸秆在前刀轴、中间甩刀刀轴和割台架体上定刀焊合的共同作用下,将物料切割、揉丝成适合饲喂的长度,并通过后置绞龙将揉丝后的秸秆输送到两侧风机,最后通过风机将秸秆中夹杂的泥土分离出去。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刀轴秸秆清洁收获装置,主要由割台架体、二级齿轮箱、右动力输出轴、左动力输出轴、前刀轴、中间甩刀刀轴、后置绞龙和风机壳体、送料筒以及带轮传动等部分组成。二级齿轮箱通过螺栓紧固在割台架体上方的中间位置,其输出轴分别与右动力输出轴和左动力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右动力输出轴通过螺栓与割台架体右侧的前刀轴主动皮带轮连接,其中前刀轴主动皮带轮与前刀轴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进行连接;左动力输出轴轴通过螺栓与割台架体左侧的一级主动皮带轮连接,其中一级主动皮带轮与一级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进行连接;前刀轴通过左右两侧轴承座安装在割台架体内的前端,其中右侧轴端通过平键与前刀轴从动皮带轮连接;中间甩刀刀轴通过左右两侧轴承座安装在割台架体内,位于前刀轴的后方,中间甩刀刀轴的左侧轴端通过平键与一级从动皮带轮连接,另一端通过平键与二级主动皮带轮连接,其中二级主动皮带轮与二级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进行连接;后置绞龙通过左右两侧轴承座安装在割台架体内,位于中间甩刀刀轴的后方,后置绞龙的右侧轴端通过平键与二级从动皮带轮连接;风机壳体利用螺栓紧固在割台架体两侧与后置绞龙同轴,送料筒利用螺栓紧固于风机壳体的正上方。
本发明就是通过二级齿轮箱进行传递动力,经过动力输出轴带动带轮回转,从而带动前刀轴、中间甩刀刀轴和后置绞龙做回转运动,对秸秆进行切割、揉碎,切割揉碎后的物料被风机叶片通过送料筒吹送到后方,物料中的泥土在吹送过程中通过送料筒上的筛网孔被排放到外面,实现了秸秆的切割揉碎和清洁收获。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三刀轴秸秆清洁收获装置收获后的作物秸秆,揉丝效果好、适口性强、含土量低,可满足直接饲喂的要求,并通过调节定刀的嵌入长度满足不同用户对秸秆长度的需求,设备操作简单、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刀轴秸秆清洁收获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图3为本发明三刀轴秸秆清洁收获装置的轴侧图;
图4为本发明前刀轴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间甩刀刀轴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后置绞龙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间甩刀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可调定刀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定刀焊合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3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