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及其生产工艺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4286.2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6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利忠;王轩荣;秦扶桑;于斌;朱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诚品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92 | 分类号: | D04H1/492;D04H1/498;D06M15/3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露 |
地址: | 31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ofs 改性 ectfe 木浆 复合 织造 材料 及其 生产工艺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水刺非织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及其生产工艺与应用。所述的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木浆无纺布和ECTFE无纺布进行水刺、干燥,得到复合无纺布;(2)将六水合硝酸钴、对苯二甲酸和DMF混合,搅拌均匀,得到MOFs待合成混合液;(3)将所述复合无纺布和所述MOFs待合成混合液混合、加热并搅拌,然后干燥。所述的生成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复合非织造材料的亲水性,实现了高效的吸油亲水性,能够轻易的清除附着在其表面的油污,并且可以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刺非织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及其生产工艺与应用。
背景技术
非织造材料是指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粘合等方法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棉絮。随着非织造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广,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木浆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因具有手感柔软、透气透湿性优异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乙烯三氟氯乙烯(以下简称为“ECTFE”)材料因具有表面疏水性好、耐腐蚀性好、强度高等优点,可用作吸油材料。
然而,单独使用ECTFE材料只能满足高效的吸油处理需求,亲水性差,无法实现高效的吸油亲水双重需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所述的生产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容易推广,能够显著提高复合非织造材料的亲水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油亲水双重需求无法实现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这种复合非织造材料在具有优异耐化学性、耐渗透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亲油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亲水性,能够轻易的清除附着在其表面的油污。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应用,所述的应用包括:医疗卫生用品、擦布、服装、合成革基布、过滤材料。并且,所述的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可以反复利用,这有利于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MOFs改性ECTFE木浆复合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木浆无纺布和ECTFE无纺布进行水刺、干燥,得到复合无纺布;
(2)将六水合硝酸钴、对苯二甲酸和DMF混合,搅拌均匀,得到MOFs待合成混合液;
(3)将所述复合无纺布和所述MOFs待合成混合液混合、加热并搅拌,然后干燥。
随着非织造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广,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木浆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手感柔软,透气透湿性优异,因而在医疗卫生用品、家用和工业用擦布、服装及衬布、合成革基布和过滤材料、服装用和传统产品修饰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其新产品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ECTFE材料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包括:高低温下优异的耐化学性、耐渗透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亲油性,因此,可用做吸油材料。
然而,ECTFE材料虽然亲油性好,但是亲水性差,无法实现高效吸油吸水的双重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将ECTFE无纺布与木浆无纺布通过水刺加固的方式进行复合,得到了ECTFE-木浆复合基材,然后以超亲水的3D花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以下简称为“MOFs”)作为改性剂,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进一步对所制得的材料进行改性处理,显著提高了其亲水性,同时实现了高效的吸油性能和亲水性能双重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诚品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诚品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