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4453.3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袁正;黄薛佺;杨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808;H01L21/337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兴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17 | 代理人: | 屠志力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结结型 场效应 晶体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超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漏极金属(01),在所述漏极金属(01)上设有第一导电类型硅衬底(02),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硅衬底(02)与漏极金属(01)的接触面为下表面(201),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硅衬底(02)上设有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在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内设有互相间隔的第一导电类型柱(03)与第二导电类型柱(04),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04)的表面设有第二导电类型体区(05),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体区(05)内设有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栅极(06),栅极金属(09)与所述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栅极(06)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03)的表面设有重掺杂的第一导电类型源极(07),源极金属(08)与所述重掺杂的第一导电类型源极(07)连接,所述栅极金属(09)和源极金属(08)之间设有隔离氧化层(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金属(09)与所述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栅极(06)的接触面为第一上表面(301),所述源极金属(08)与所述重掺杂的第一导电类型源极(07)的接触面为第二上表面(302),所述第二上表面(302)高于第一上表面(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对于N型沟道的超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对于P型沟道的超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表面(302)与第一上表面(301)的高度差为0.5μm~5μm。
4.一种超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第一导电类型硅衬底(02)材料并外延生长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的第二上表面(302)选择性刻蚀出深沟槽(401);
步骤三:淀积第二导电类型硅,将上述深沟槽(401)填满,形成互相间隔的第一导电类型柱(03)与第二导电类型柱(04);然后去除第二上表面(302)上方的结构;
步骤四: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的第二上表面(302)选择性刻蚀出浅沟槽(402),浅沟槽底部即为第一上表面(301);
步骤五:利用掩膜窗口,借助离子注入的方式,在第一上表面(301)注入第二导电类型杂质并热退火,形成第二导电类型体区(05);
步骤六:利用掩膜窗口分别在第二上表面(302)和第一上表面(301)分别注入第一导电类型的杂质和第二导电类型的杂质,激活后分别形成重掺杂的第一导电类型源极(07)和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栅极(06);
步骤七:淀积绝缘介质层(10),然后在绝缘介质层(10)上选择性刻蚀出通孔,接着淀积金属并选择性刻蚀金属,形成源极金属(08)、栅极金属(09)、漏极金属(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4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