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3D打印的远程加密传输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5004.0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明;韦金言;李冉冉;常高祥;陈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打印 远程 加密 传输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的远程加密传输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传输控制电路板,传输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服务器、打印终端连接,服务器与移动端连接,传输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单片机、无线传输模块、EEPROM存储器、SD卡、第一锁存器和第二锁存器,无线传输模块与服务器连接,以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加密文件;无线传输模块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EEPROM存储器连接,EEPROM存储器内存储有用于解码加密文件的密钥;单片机通过控制第一锁存器,以实现单片机与SD卡的连接通断;单片机通过控制第二锁存器,以实现打印终端与SD卡的连接通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实现高效传输和安全传输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的远程加密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3D打印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打印材料特殊性使得其更利于做产品原型开发以及客户的定制设计,该技术适合样件的研发制造以及中小批量铸件的生产,省去了漫长的开模时间与高昂的开模费用,而且3D打印技术没有形状要求,使得设计人员完全可以按照最优的方案设计铸件。当前市面上的3D打印机大多采用U盘或数据线方式进行文件数据的传输,这种传输方式不仅可能会由于U盘等设备带来安全威胁,而且在今后部署大批量打印机时,不利于准确快速地传输打印文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的远程加密传输系统及其方法,以实现安全、高效传输打印文件数据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3D打印的远程加密传输系统,包括传输控制电路板,所述传输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服务器、打印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与移动端连接,所述传输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单片机、无线传输模块、EEPROM存储器、SD卡、第一锁存器和第二锁存器,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服务器连接,以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加密文件;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EEPROM存储器连接,所述EEPROM存储器内存储有用于解码加密文件的密钥;所述单片机通过控制第一锁存器,以实现单片机与SD卡的连接通断;所述单片机通过控制第二锁存器,以实现打印终端与SD卡的连接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通过TCP协议与服务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SD卡通过SPI接口与单片机或打印终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EEPROM存储器通过IIC接口与单片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通过DMA控制器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用展示当前文件传输状态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单片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与打印终端连接,以发送打印请求给打印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具体为ESP8266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存器和第二锁存器均为74hc573锁存器。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具体为stm32f103c8t6芯片。
一种用于3D打印的远程加密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在移动端输入待打印的文件,移动端将该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5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