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助式3D打印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5026.7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明;李冉冉;陈宗民;韦金言;常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393 | 分类号: | B29C64/393;B33Y5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助式 打印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助式3D打印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移动端和打印终端,移动端和打印终端分别与云服务端连接,移动端设置有用于将图片处理为图像字符串的图片预处理模块和用于传输图像字符串、打印参数的移动发送模块,图片预处理模块连接至移动发送模块,移动发送模块连接至云服务端;云服务端设置有依次连接的云端接收模块、云端处理模块和云端发送模块,云端接收模块与移动发送模块连接,云端发送模块与打印终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当前用户进行3D打印的经济成本和操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助式3D打印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热塑性材料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其特点在于可以打印出绝大多数形状的物体。相比于传统制造技术(如注塑法),3D打印可以更快、更有弹性和更低成本地生成数量相对较少的产品。
随着3D打印的发展,3D打印机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基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很多个人用户对3D打印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个人用户进行3D打印的方式通常是自行购买3D打印机,并且在PC机上安装建模软件与3D打印机相连,以对建模软件输出的模型进行打印。这种打印方式一方面增加了用户需购置3D打印机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户自行建模的操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助式3D打印系统及其方法,以降低当前3D打印的经济成本和操作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助式3D打印系统,包括移动端和打印终端,所述移动端和打印终端分别与云服务端连接,所述移动端设置有用于将图片处理为图像字符串的图片预处理模块和用于传输图像字符串、打印参数的移动发送模块,所述图片预处理模块连接至移动发送模块,所述移动发送模块连接至云服务端;
所述云服务端设置有依次连接的云端接收模块、云端处理模块和云端发送模块,所述云端接收模块与移动发送模块连接,所述云端发送模块与打印终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处理模块包括用于将图像字符串转换为图片的转换单元、用于对图片进行裁剪的轮廓检测单元、用于重建三维模型的建模单元以及用于对单位模型进行切片处理的切片单元,所述转换单元、轮廓检测单元、建模单元和切片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转换单元与移动发送模块连接,所述切片单元与云端发送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端设置有用户登录模块和用于获取图片数据的图片输入模块,所述用户登录模块与移动发送模块连接,所述图片输入模块与图片预处理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图片输入模块与外部摄像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端设置有用于验证用户信息的验证模块以及用于存储注册用户信息、图像字符串、三维模型、切片文件、打印参数的云端存储模块,所述验证模块与云端接收模块连接,所述云端存储模块分别与云端接收模块、建模单元、切片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端设置有根据用户打印请求时间以生成打印请求队列、并按顺序调用云端发送模块的打印调度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接收模块还与打印终端连接,以接收打印终端输出的实时打印状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发送模块还与移动端连接,所述移动端设置有用于接收三维模型数据、切片文件以及实时打印状态信息的反馈接收模块,所述反馈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云端发送模块,所述反馈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展示三维模型数据、切片文件信息以及实时打印状态信息的反馈显示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打印终端设置有用于接收切片文件以及打印参数、发送实时打印状态信息的通讯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打印终端设置有用于存储切片文件及打印参数的终端存储模块,所述终端存储模块与通讯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5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