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电池包及其爆破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5770.7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4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峰;张凌峰;田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342 | 分类号: | H01M50/342;H01M50/392;H01M50/209;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5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及其 爆破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爆破收集装置、一种包含该爆破收集装置的电池模组、一种包含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以及一种包含上述电池包的电池箱体。该电池模组的第一面上设有多个电池防爆阀,该爆破收集装置包括呈空心结构的收集装置本体,该收集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与该多个电池防爆阀对应的多个通孔,每个通孔设有爆破膜以封闭该通孔,该收集装置本体的底部设于该电池模组的该第一面上以使该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地覆盖该多个电池防爆阀,其中每一通孔的爆破膜响应于与之对应的电池防爆阀的爆破而破开,以供爆破物进入该爆破收集装置本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电池热失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电池热扩散的爆破收集装置、一种包含该收集装置的电池模组、一种包含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以及包含该电池包的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动汽车电池起火事件也逐渐增加。为了顺应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法规的要求,以及市场对于电池安全性的需求尽可能减少用户伤亡,提高车辆内的电池箱体的安全性,降低电池箱体内电池包、电池模组的热失控是必要的。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对于电能的需求,动力电池通常由数百、甚至数千只单体电池组合而成,通过串联、并联的方式提升电池组的电压和容量。通常,一个电池箱体由至少一个电池包组成,一个电池包由多个电池模组组成,一个电池模组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
大量的电池集中在一起,会导致电池模组的失效概率提升。电池模组内某一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热量越积越多并到达一定临界值时,这些热量会引发电池防爆阀爆开,同时会喷出一系列高温的爆破物质,包括高温液体如电解液等,高温气体如锂电池化学反应物等,高温固体如隔离膜、铜箔、铝箔等,以及燃烧颗粒等的烟雾。诸如此之类的高温危险物质在电池组内部蔓延,容易引起相邻的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进而导致热失控在电池组内部蔓延,从而造成整个电池包局部热失控,严重危害到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现有市场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及电池箱体中没有涉及电池爆破物质的收集及导向装置。现有技术中,当电池防爆阀爆开,电池及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喷出的高温爆破物质随机蔓延,如可能蔓延到柔性电路板、电池管理系统、连接器或低压线束上,容易造成电池包低压回路和高压回路的短路,从而引发电池包的整包热失控。如果此情况发生,火势很容易进入驾驶舱,直接危及到驾驶舱人员及车辆的安全。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爆破收集装置、包含该爆破收集装置的电池模组、包含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以及包含该电池包的电池箱体。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及时收集电池喷出的危险爆破物质,防止其随意蔓延,从而导致电池模组的局部热失控或电池包的整包热失控。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爆破收集装置,该电池模组的第一面上设有多个电池防爆阀,该爆破收集装置包括呈空心结构的收集装置本体,该收集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与该多个电池防爆阀对应的多个通孔,每个通孔设有爆破膜以封闭该通孔,
该收集装置本体的底部设于该电池模组的该第一面上以使该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地覆盖该多个电池防爆阀,其中每一通孔的爆破膜响应于与之对应的电池防爆阀的爆破而破开,以供爆破物进入该爆破收集装置本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爆破膜在该收集装置本体从内到外方向上的承压力大于该爆破膜在该收集装置本体从外到内方向上的承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该收集装置本体的底部的外表面设有绝缘膜,用于阻绝电池爆破时产生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57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