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型智能人体测温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6289.X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7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柱;刘竞遥;马丽生;赵欢欢;张品昌;赵生慧;梁倩倩;车喆;刘晓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G01J5/00;G01J5/061;G01K13/00 |
代理公司: | 佛山知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3 | 代理人: | 蒋佳玉 |
地址: | 239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智能 人体 测温 | ||
本发明涉及体温检测仪领域,具体是一种物联网型智能人体测温仪,包括壳体和固态干冰储存皿,壳体底部内壁的中心处焊接有隔热储气筒,且隔热储气筒的一端焊接有定位板,定位板的顶部和底部焊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且隔热储气筒底部外壁的中心处焊接有贯穿壳体与隔热储气筒相连通的圆柱形螺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干冰喷洒结构,从测温枪“枪口”向人体待测温位置(如额头)射出一定量的雾状干冰,已达到对人体周围环境降温的目的,从而保证后续的测量准确无误,解决了疫情情况下非接触式人体体温测量、实时播报、记录和被测人员位置等信息上传、数据分析,进而解决高温人员监控和疫情预防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温检测仪领域,具体是一种物联网型智能人体测温仪。
背景技术
体温是人体的重要特征,使用温度计测试体温已成为人们必备的生活常识,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24小时内变化不超过1摄氏度,当人体的体温变化过大时,人体易出现不适,温度太低,人体会出现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温度较高,易出汗,特别是晚上熟睡时,及时根据监测温度或温差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如减少或多盖被子,减少被监测者,特别是小孩的不适感,是预防小孩感冒的重要“前哨”;长时间监测人体的体温及变化,并在终端上以适当的形式报告给监测者,作出反应,可及时的提醒人们及时的去处理被监测者的这种体温变化,特别是减少过冷或过热的的情况发生,减少由体温激烈变化引起的疾病发生。
中国专利号CN112097913A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激光自动跟踪的物联网红外测温装置,其包括人脸识别摄像机、红外测温仪、激光瞄准器、伺服子系统和报警器,所述红外测温仪和所述激光瞄准器分别安装在所述伺服子系统上,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捕捉人脸,并发送人脸坐标信息至伺服子系统,所述伺服子系统将所述红外测温仪和所述激光瞄准器指向被测人脸并开启激光瞄准器,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识别到所述激光瞄准器的光斑后,发送坐标修正信息至所述伺服子系统,所述伺服子系统引导所述红外测温仪对准被测人脸的额头进行测温并读取额温数据;当额温数据超出设定温度,人脸识别摄像机抓拍被测人脸,所述报警器报警。
目前,医院、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体温测量管理基本上是通过水银体温计或者电子体温计进行测量,水银体温计测量时间长,电子体温计测量精度受限,只能作为初步筛查,且上述方式测量得到的体温数据均需要手工记录、人员记忆和纸媒手工记录体温及对应的人员身份信息,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给病人治疗带来隐患,尤其在病人体温异常情况下还不能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物联网型智能人体测温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型智能人体测温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电子体温计测量得到的体温数据均需要手工记录、人员记忆和纸媒手工记录体温及对应的人员身份信息,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给病人治疗带来隐患,尤其在病人体温异常情况下还不能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联网型智能人体测温仪,包括壳体和固态干冰储存皿,所述壳体底部内壁的中心处焊接有隔热储气筒,且隔热储气筒的一端焊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和底部焊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且隔热储气筒底部外壁的中心处焊接有贯穿壳体与隔热储气筒相连通的圆柱形螺套,所述固态干冰储存皿顶端外壁的轴心处焊接有螺纹软胶瓶口,且螺纹软胶瓶口螺纹连接在圆柱形螺套的内部,所述定位板远离隔热储气筒另一侧外壁的轴心处通过螺丝安装有直流电机,且直流电机位于隔热储气筒内部的输出端上平键连接有传动轴杆,所述传动轴杆远离定位板的另一端平键连接有位于隔热储气筒内部的风扇,且定位板靠近直流电机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与隔热储气筒相连通的进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储气筒靠近圆柱形螺套正上方的外侧壁上焊接有外轴座,且外轴座顶部外壁的轴心处通过螺丝安装有贯穿式步进电机,所述贯穿式步进电机位于隔热储气筒内部的一端平键连接有梯形软胶塞,且梯形软胶塞契合在圆柱形螺套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学院,未经滁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耗材盒的耗材芯片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猪舍除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