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无线中继、网络侧节点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6480.4 | 申请日: | 201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8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金巴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30 | 分类号: | H04W36/30;H04W40/12;H04W40/20;H04W40/22;H04W76/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廖叶子 |
地址: | 5238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径 转换 方法 无线 中继 网络 节点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无线中继、网络侧节点及终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先建立第二回传路径,在无线链路故障或者相关无线中继信号质量不满足要求时,进行回传路径的转换。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为终端建立了多条回传路径,可以在进行路径转换时,省去重新建立回传路径的时间,提高路径转换的速度,可以快速恢复终端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申请为申请日为2018年2月14日,申请号为201810152153.6,发明名称为“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无线中继、网络侧节点及终端”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无线中继、网络侧节点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中,研究采用无线中继作为回传网络的节点设备。无线中继回传技术包括采纳6GHz以上高频段的无线回传链路。无线中继(Relay)回传技术,通过在网络侧节点和终端之间增加了一个或多个无线中继节点,实现对无线信号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中继转发,即无线信号通常要经过多跳才能到达终端。
以较简单的两跳中继为例,通常将一个网络侧节点到终端的链路分割为:网络侧节点到中继以及该中继到终端的两个链路,从而有机会将一个质量较差的链路替换为两个质量较好的链路,以获得更高的链路容量及更好的覆盖。
由于高频段上的无线链路信号稳定性较差,通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无线回传路径的中断。因此,亟需一种方案,能够在回传路径发生中断时快速恢复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无线中继、网络侧节点及终端,在回传路径发生中断时快速恢复数据传输。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应用于第一无线中继,包括:
第一无线中继确定需要转换终端当前使用的第一回传路径,其中,所述终端至少预先建立有网络侧节点到终端的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第二回传路径,所述第一无线中继为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所述第二回传路径中的中继,且第一无线中继在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所述第二回传路径中的上一跳中继或下一跳中继不相同;
将所述终端当前使用的回传路径,从所述第一回传路径转换为所述第二回传路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节点,包括:
网络侧节点确定需要转换终端当前使用的第一回传路径,其中,所述终端至少预先建立有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第二回传路径,第一无线中继为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所述第二回传路径中的中继,且第一无线中继在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所述第二回传路径中的上一跳中继或下一跳中继不相同;
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第一无线中继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指示所述第一无线中继转换所述终端的回传路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所述终端测量第一无线中继的邻居中继的信号质量;
所述终端向网络侧节点或第一无线中继上报所述邻居中继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一无线中继为所述终端的服务中继,或者所述服务中继的上一跳中继。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无线中继,包括:
转换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需要转换终端当前使用的第一回传路径,其中,所述终端至少预先建立有网络侧节点到终端的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第二回传路径,所述第一无线中继为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所述第二回传路径中的中继,且第一无线中继在所述第一回传路径和所述第二回传路径中的上一跳中继或下一跳中继不相同;
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终端当前使用的回传路径,从所述第一回传路径转换为所述第二回传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