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7393.0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年;郭士维;杨悦舒;严雨洁;郭婷;夏栋;许阳;刘黎明;李铭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31/00;A01G18/10;A01G18/20;A01G18/6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植被 混凝土 中高 羊茅净 光合 速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其根据植被混凝土基材特性选择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并对其进行扩繁,制备成菌剂;后配制植被混凝土,将植被混凝土进行消毒,高羊茅种子进行浸种,最后将菌剂与浸种处理后的高羊茅种子混合,将其喷播到植被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后喷播植被混凝土面层。本发明结合生态恢复与微生物修复技术两种方法,通过对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进一步提高植被混凝土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以有效提高植被混凝土护坡时植被覆盖率。本方法利用微生物技术达到提高植物生理特性的目的,减少了化肥等物质的使用,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及微生物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能与90%以上的陆地植物共生的土壤真菌。它们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它们能够与植物共生形成多功能丛枝菌根,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古老、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共生组合;丛枝菌根真菌具有泡囊和丛枝两种特殊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帮助植物和真菌之间进行良好的物质交流,使宿主具有更强的营养吸收能力。丛枝菌根种类众多,随着地域差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分布于不同土壤中的土著丛枝菌根也往往不同,随着前期针对植被混凝土中土著菌种的调查,及在碱性土壤中菌种侵染效率的对比选择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intraradices)作为供试菌种,并设置单接种与双接种方式进行高羊茅净光合速率提高量的对比,同时为了减少变量的误差,针对单接种组同时接种灭菌后的另一菌种菌剂,探究最适合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菌种及其接种方式。
净光合速率是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糖类(即净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的速率或者说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对于植物生长初期来说,提高其净光合速率可以提高前期的生长速率,提高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及在逆境环境下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边坡防护工程植被覆盖率;因此在边坡防护工程中提高植物前期净光合速率是很有意义的。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是由三峡大学科研技术人员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防护技术,根据边坡所处地理位置、坡度、岩石理化性质以及绿化设计等要求确定基材中种植土、水泥、绿化添加剂、有机质和混合植绿种子的配比,并将配置好的基材利用常规喷锚设备喷射至坡面,从而满足边坡修复和植被恢复目的的一项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高羊茅生长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高羊茅净光合速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植被混凝土基材特性选择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并对其进行扩繁,制备成菌剂;
S2、配制植被混凝土,然后将植被混凝土进行消毒,高羊茅种子进行浸种,最后将菌剂与浸种处理后的高羊茅种子混合,将其喷播到植被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后喷播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丛枝菌根真菌菌种为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接种方式采用同时接种摩西球囊霉与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与根内球囊霉接种剂量为1:1。
进一步地,S1中扩繁时,扩繁基质采用草炭土:蛭石:河沙按质量比2~3:2~3:1~1.5配制,扩繁基质进行灭菌处理。
进一步地,S1中扩繁时,将灭菌风干后的扩繁基质装入灭菌后的无纺布袋子内,然后置于灭菌盆内,将待扩繁的菌种平铺在扩繁基质上,再覆盖风干后的扩繁基质2~3cm,并播种宿主植物,扩繁期间每周浇一次无磷Hoaglands营养液。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均按照上述操作进行,分别独立扩繁,确保扩繁基质中孢子的浓度及纯度。
进一步地,所用宿主植物为高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73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设备布置状态识别系统
- 下一篇:有机染料制备荧光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