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Cu单质修饰的SBA-15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7448.8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3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罗享豪;孙宏媛;胡为民;李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9/03 | 分类号: | B01J29/03;C07C319/14;C07C323/2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cu 单质 修饰 sba 15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Cu单质修饰的SBA‑15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棒状SBA‑15介孔分子筛为负载依托,以MOFs为铜源,以H2O为合成溶剂。利用介孔分子筛SBA‑15特有的二维六方孔道,对金属有机框架MOFs进行装载,再通过不同煅烧方式及煅烧温度制成有原位生成纳米Cu单质的目标产物Cu‑PC@SBA‑15。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Cu‑PC@SBA‑15在装载过程中不使用其他溶剂,绿色环保,催化剂制作成本低廉且工艺简单,参与催化C‑H活化反应产率可高达92%,且可多次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一种纳米Cu单质修饰的SBA-15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介孔分子筛SBA-15是有着独特的二维六方结构的硅基材料,其独特的孔道不仅孔体积较大、孔道直径分布均一,同时享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厚的孔壁。SBA-15在作为依托来对具有催化性能的其他材料进行包裹成新催化剂,在进行催化时反应时间更短,催化产率更高,并且可以进行分离多次重复利用,在该领域受到众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机金属框架MOFs材料,本身属于微孔型材料,不光应用于气体储存,在催化领域也是一直备受关注。但是MOFs的框架结构在参与反应中,若反应条件稍许苛刻,其框架结构极易坍塌,无法进行二次重回收和利用,因此MOFs作为催化剂的框架稳定问题也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在催化领域也受到众多研究学者的广泛研究。
为了解决MOFs作为催化剂框架极易坍塌问题,前人们工作想到径直保留其活性组分部分,对其进行直接煅烧,将其制备成碳(C)负载的活性组分催化剂,但是此等操作,煅烧将有机部分进行了碳化,剩下的金属活性组分暴露在空气中,极易氧化,而且煅烧出的金属颗粒大多数为微米级的,相差纳米级甚远。碳化后在参与反应中,受溶剂及搅拌力度影响,金属活性组分极易脱落,虽然可以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但催化活性将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本发明利用介孔分子筛SBA-15特有的二维六方孔道装载MOFs材料,煅烧后使得原位生成纳米Cu单质在孔道内分布均匀且颗粒更小,Cu单质颗粒进入SBA-15骨架,受孔道保护不易氧化和脱落,参与反应时间更短,催化剂可分离回收并多次重复利用。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Cu-PC@SBA-15在装载过程中不使用其他溶剂,达到绿色环保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Cu-PC@SBA-15在装载过程中不使用其他溶剂,绿色环保,催化剂制作成本低廉且工艺简单,原位生成的纳米Cu单质在孔道内分布均匀且颗粒更小,Cu单质颗粒进入SBA-15骨架,受孔道保护不易氧化和脱落,参与催化C-H活化反应产率可高达92%,且可多次重复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分别称取三水合硝酸铜(Cu(NO3)2·3H2O)和均苯三酸(H3BTC)加入去离子水溶液,进行连续搅拌,直至Cu(NO3)2·3H2O与H3BTC完全溶解,水作溶剂体积为80-120mL,搅拌温度为:25-50℃,搅拌时间为10-30min;
(2)再称取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加入溶解后的体系,剧烈搅拌,搅拌器转数为1400-1800r/min,搅拌时间为20-50min;
Cu(NO3)2·3H2O、均苯三酸、四甲基氢氧化铵和SBA-15介孔分子筛的质量比为:1-3:1-2:1-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7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