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传输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8001.2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悦;汪康;张雪;王铁;张鹤;金成寿;马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1/153 | 分类号: | C07D491/153;C07D495/14;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于刚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传输 材料 制备 方法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属于化学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该电子传输材料的结构通式为:式中,L表示链接键、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30元)杂芳基中的任一种;X、Y独立地为O、N、S中的任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传输材料,是一种含有三嗪类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的杂环单元具有较高的离子化电位,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同时五元环和六元环并环,降低分子的对称性,增加分子的构象异构体,且基团具有刚性平面结构,则分子间不易结晶、不易聚集,因此,使用该电子传输材料来制备有机发光器件,可以改善其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使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宽视角、优异的对比度、快速响应时间,亮度、驱动电压和响应速度特性优异,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的原理为,当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存在有机薄膜层时,若向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使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有机薄膜层注入。向有机薄膜层注入的电子和空穴重组并形成激子(exciton),其激子再次掉落至基态并发光。利用这种原理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可由位于阴极和阳极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薄膜层构成,例如,由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的有机薄膜层构成。
在OLED材料中,一般电子的迁移率要比空穴迁移率低2-3个数量级,因此OLED中电子和空穴的数量远远大于电子的数量。因此发展高效的电子传输材料对提高OLED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电子传输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合适的LUMO值,相对较高的电子亲和能力等条件,例如在电子传输材料的构建中引入吸电子的吡啶,咪唑、三唑、噁唑、噻唑、噻二唑、三嗪、喹啉等基团,是OLED电子传输层很好的选择。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有机EL材料已经全面实现了红、蓝、绿色发光,应用领域也从小分子扩展到了高分子以及金属络合物等领域。最近几年有机电发光显示技术己趋于成熟,一些产品已进入市场,但在产业化时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用于制作器件的各种有机材料,其载流子注入、传输性能,材料电发光性能、使用寿命、色纯度、各种材料之间及与各电极之间的匹配等,尚有许多问题还未解决。尤其是发光器件在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还达不到实用化要求,这大限制了OLED技术的发展。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提高电子迁移率、降低驱动电压,提高器件亮度和效率的有机化合物,至少解决上述之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传输材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结构通式为式I:
式中,L表示链接键、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30元)杂芳基中的任一种;
X、Y独立地为O、N、S中的任一种;
R1、R2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三氟甲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30元)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30元)的杂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30)的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30)的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30元)的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