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气机及手持式吸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8435.2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坚;庞广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稻津电机(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9/02 | 分类号: | F04D19/02;F04D29/32;F04D29/54;F04D25/08;F04D27/00;F04D29/66;F04D29/58;F04D29/52;A47L5/24;A47L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气 手持 吸尘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气机,包括壳体、动力模块和至少两级动静叶单元,所述各级动静叶单元同轴布置,所述每级动静叶单元包括一动叶和一静叶,所述动叶和静叶同轴布置且间隙配合,相邻各级动静叶单元之间动叶、静叶依次间隙配合,所述动叶与动力模块传动连接,所述动静叶单元和动力模块均设置于壳体内部;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压气机的手持式吸尘器。本发明将至少两级动静叶单元同轴布置,呈串联连接形式,各级动静叶单元之间的动叶、静叶依次间隙配合,且每一级动叶由与之对应的动力单元来驱动,具有风量大,电机外径小,体积小,运行转速低,运行风噪低,拓宽了吸尘器工作的高效区域,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气机及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手持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且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需求,对吸尘器的空气功率要求越来越高。
而目前现有的小型家用手持式吸尘器在追求更大风量更大吸力过程中,为使空气功率最大化,往往需要通过加大叶轮直径或提高叶轮转速来实现,如此一来,对叶轮材料强度要求更高,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且风机的直径和体积增大,相对产生的风噪也较大,不适合人手持握进行操作,另外地,随着吸入风量的增加,吸尘器真空度下降较为明显,工作高效区较为狭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压气机及手持式吸尘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空气功率,增大吸风量,所导致的风机直径和体积增大、风噪高、风机工作高效区狭窄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气机,包括壳体、动力模块和至少两级动静叶单元,所述各级动静叶单元同轴布置,所述每级动静叶单元包括一动叶和一静叶,所述动叶和静叶同轴布置且间隙配合,相邻各级动静叶单元之间动叶、静叶依次间隙配合,所述动叶与动力模块传动连接,所述动静叶单元和动力模块均设置于壳体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模块包括数量与所述动静叶单元级数相同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和驱动模块,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动静叶单元一一对应,所述电机与动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电机信号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连接于所述壳体外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风叶,所述导风叶连接于外壳内壁面,所述导风叶设于第一级动静叶单元前端,所述导风叶与所述第一级动静叶单元的动叶间隙配合,所述第一级动静叶单元为沿气流方向最前端的动静叶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外壁面处设有散热平面,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紧贴于所述散热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各个动力单元的驱动模块共同设于同一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连接外界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驱动IC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与其所属驱动模块对应的动静叶单元中的风压,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动静叶单元对应的位置设有测压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对应的所述测压通孔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驱动IC信号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动静叶单元的动叶之间转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两级动静叶单元,分别是第一级动静叶单元和第二级动静叶单元,所述导风叶、第一级动静叶单元和第二级动静叶单元沿着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连接壳体,所述第一级动静叶单元包括第一级动叶和第一级静叶,所述第二级动静叶单元包括第二级动叶和第二级静叶,所述导风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面,所述第一级静叶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内壁面,所述第二级静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所述动力模块包括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所述第一动力单元的电机设于所述导风叶的前端,所述第二动力单元的电机设于所述第二级静叶的后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动叶与第二级动叶的外径相等,所述导风叶、第一级静叶和第二级静叶的外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稻津电机(珠海)有限公司,未经稻津电机(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4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光纤套管生产的切割装置
- 下一篇:直接吸附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