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玉米碎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0632.8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9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吴崇友;张敏;汤庆;吴俊;江涛;金梅;蒋兰;梁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F11/06 | 分类号: | A01F11/06;A01F1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朱磊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玉米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碎芯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铰支在机架上的前伸左、右铰装板和后伸左、右铰装板,所述前伸左、右铰装板和后伸左、右铰装板的铰接处分别与相应的同步啮合齿轮固连,所述前伸左、右铰装板和后伸左、右铰装板的悬臂端分别与相应的拉簧连接;各铰装板分别支撑主动轴通过万向节传动的鞍形辊,从而构成左右成对的前、后两处鞍形辊浮动夹持输送机构;所述浮动夹持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装有旋转轴线与输送中心线对齐的分裂锥,所述分裂锥的锥体上制有锥螺纹。本发明可以实现高效碎芯,有效避免玉米籽粒损伤,为保证玉米脱粒质量、降低脱粒损伤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脱粒前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玉米碎芯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湿玉米籽粒脱粒直收成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趋势,而籽粒直收的关键环节在于脱粒,脱粒装置作为实现籽粒直收的核心部件,在籽粒直收过程中,脱粒装置对籽粒破碎率、脱净率等作业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玉米果穗上籽粒之间有相互支撑作用,因此使玉米籽粒较难从芯轴上脱离下来,且随着玉米果穗含水率升高玉米籽粒更加饱满,相互之间的挤压及支撑更甚,导致脱粒更加困难,损伤更大,脱净率更低。
检索可知,申请号为CN20171021937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夹持输送机构的玉米碎芯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入料斗、碎芯机构、传动机构、设置在机架内中部的夹持输送机构和弹性定位机构;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由一级夹持输送辊和二级夹持输送辊构成,一、二级夹持输送辊各由两根弹性辊组成,所述弹性辊为中部半径渐变的回转结构,所述弹性定位机构包括上弹性定位机构和下弹性定位机构,上弹性定位机构由同一平面的3个弹簧伸缩器相错约120°安装构成,下弹性定位机构空间上低于与上弹性定位机构并与之相错约60°安装,所述弹簧伸缩器由滚轮,弹簧、固定缸和伸缩轴装配组成。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内脱式玉米脱粒的碎芯工序,但有效碎芯率不高,玉米颗粒损伤仍较多。
分析后发现,导致损伤的原因有:1)夹持机构仅靠弹性辊的弹性变形来适应不同直径的玉米果穗,以及同一果穗上不同部位直径的大小差异,夹持机构无法给玉米果穗提供稳定连续的夹持力,会损伤玉米籽粒、难以保证玉米碎芯时稳定;2)周圈划钻与中心麻花钻结合而成的碎芯钻难以适应大小不一的玉米碎芯,会伤损伤玉米籽粒;3)夹持机构和定位机构是分开的两个机构,玉米果穗长度从十几公分到三十几公分不等,对于长度较短的玉米果穗无法保证同时夹持和定位,就无法保证稳定碎芯和输送。三个弹簧伸缩器构成的定位机构,三个弹簧没有相互协调机制,太过依赖弹簧的弹性系数的一致性,定位准确度不能保证,且随着伸缩次数的增加,弹簧疲劳后,定位误差会持续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以显著减小玉米籽粒损伤的高效玉米碎芯装置,从而为保证玉米脱粒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高效玉米碎芯装置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铰支在机架上的前伸左、右铰装板和后伸左、右铰装板,所述前伸左、右铰装板和后伸左、右铰装板的铰接处分别与相应的同步啮合齿轮固连,所述前伸左、右铰装板的悬臂端分别与相应的拉簧连接,所述后伸左、右铰装板的悬臂端分别与相应的拉簧连接;各铰装板分别支撑通过万向节传动的鞍形辊,从而构成左右成对的前、后两处鞍形辊浮动夹持输送机构;所述浮动夹持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装有旋转轴线与输送中心线对齐的分裂锥,所述分裂锥的锥体上制有锥螺纹;
所述万向节由下端具有花键的花键轴和上端具有相应花键孔的花键套轴组成;
前、后支柱的上部之间支撑驱动电机带动的水平主动轴,所述前、后支柱的中部之间固连水平的上、下支撑板,所述上、下支撑板支撑通过伞齿轮副以及过桥传动齿轮副与主动轴传动连接的四根垂向的上定位轴,各下浮动轴下端分别装有鞍形辊,各上定位轴分别通过相应的万向节与支撑在各铰装板上对应的下浮动轴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0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慧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和污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植被护坡表面水土保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