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eg基因在乳酸菌表达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0895.9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0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川;万学瑞;魏亚琴;邹爱爱;孙康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4 | 分类号: | C12N15/74;C12N15/62;C12N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鑫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瘤胃 微生物 纤维素酶 eg 基因 乳酸菌 表达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cbh基因与eg基因在乳酸菌共表达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提取DNA、构建载体和重组菌株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纤维素酶cbh基因与eg基因在乳酸菌的共表达。本发明克隆了牛瘤胃微生物的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cbh与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将其连同乳酸菌信号肽usp45一同克隆至表达载体pMG36e中获得分泌型表达载体pMG36e::eg::cbh,使用DNS法测定总酶活,外切酶酶活以及内切酶酶活发现,滤纸酶活为7.2956±1.5241U/mL,重组菌液上清沉淀蛋白的外切酶酶活为13.0266±0.2514U/mL,内切酶酶活为14.7655±0.1017U/mL。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eg基因在乳酸菌表达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纤维素酶是一类将纤维素降解为单糖的一种复合酶系,主要作用于纤维素的β-D-1-4葡萄糖苷键,将纤维素降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等物质,根据其作用部位的差别,主要包括:1)内切葡聚糖酶(endoglucanase,EG),即内切1,4-β-D-葡聚糖-葡聚糖水解酶(endo-1,4-β-D-glucanase,EC3.2.1.4),也称为Cx酶;2)外切葡聚糖酶(cellobiohydrolase,CBH),即外切β-1,4-D-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exo-B-1,4-D-glucanase,EC3.2.1.91);3)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即β-D-葡葡糖苷酶(β-D-glucosidase,EC3.2.1.21)。正是通过这3种酶的共同配合,将纤维素物质降解为单糖等,它们缺一不可。内切葡聚糖酶,主要对纤维素的β-D-1,4葡萄糖苷键发挥作用,使β-D-1,4葡萄糖苷键断裂,产生大量短链纤维素分子及寡糖,还有一些纤维素分子带非还原性末端。外切β-1,4葡聚糖酶主要作用于内切葡聚糖酶水解产物带非还原性末端的纤维素小分子和还原性末端,通过水解纤维素的β-D-1,4葡萄糖苷键,产生纤维二糖分子。这种二糖和其它纤维寡糖的进一步水解由β葡萄糖苷酶作用降解为葡萄糖。
秸秆青贮使青贮料得以长期保存,还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并且基本不影响饲料的纤维素,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的含量。但植物秸秆细胞壁含有40%~50%纤维素,在青贮过程中含量基本不变,需经过纤维素酶的作用水解成单糖才有利于动物吸收利用,同时破坏了植物的细胞壁还可以释放出原生质中的营养成分,增加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研究也发现纤维素酶添加到饲料可补充草食动物内源酶的不足,有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降低致病微生物的黏附和定植等功能。因此,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纤维素酶基因共表达载体导入乳酸菌中构建分泌型表达菌株,乳酸菌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可实现外源基因的分泌表达,因此不需再进行酶制剂的发酵生产、纯化和添加过程即可直接加入青贮原料中进行青贮,并在青贮的同时不断的分泌纤维素酶,降解秸秆中的纤维素,产生的单糖又能被乳酸菌所利用,促进青贮,从而可提高青贮饲料品质、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青贮饲料中纤维素利用率,提高青贮饲料品质、营养价值和消化率的牛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eg基因在乳酸菌表达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牛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cbh基因与eg基因在乳酸菌共表达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牛瘤胃混合微生物总DNA;
2)以总DNA为模板扩增得到cbh基因与eg基因片段,将其与乳酸菌信号肽usp45一同整合至表达载体pMG36e中,构建出分泌型表达载体pMG36e::eg::cbh;
3)将测序正确后的重组质粒电转导入乳酸如球菌L.lactis NZ9000,得pMG36e::eg::cbh/L.lactis NZ9000重组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08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