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1101.0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华;汪湾;曹鸿涛;胡海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3C17/245 | 分类号: | C03C17/24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孔洞 阵列 结构 减反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和减反膜;
所述衬底为透明衬底,自衬底向外单向或双向形成一层或多层减反膜;所述减反膜结构为陶瓷孔洞阵列结构;
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的厚度为50-300 nm,其包括陶瓷母相和直立于透明衬底的柱状空气孔洞阵列;
所述的空气孔洞阵列层的孔洞直径不小于2 nm,孔洞的平均间距为1.5-30 nm;所述的陶瓷母相为Al2O3或SiO2;
孔洞直径为2-12 nm,孔洞的平均距离为2.5-15 nm;
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1)对衬底进行超声清洗,然后利用加热或等离子体轰击活化衬底表面;
(2)选取金属和陶瓷分别作为共溅射靶材,对衬底进行多靶磁控共溅射,制得金属纳米线阵列-陶瓷复合层;
(3)将沉积有金属纳米线阵列-陶瓷复合层的透明衬底放置于化学刻蚀液中,制得多孔陶瓷减反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孔洞阵列层中,孔洞阵列的填充率为6%-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依次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对所述的衬底进行超声清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衬底进行多靶磁控共溅射同时,对衬底施加离子轰击辅助,所述的共溅射在氩气气氛下进行,金属靶采用脉冲、射频或直流电源驱动;陶瓷靶采用射频电源驱动;所述的离子轰击辅助为氩粒子轰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其特征在于,溅射金属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围为0.2-4 W/cm2;溅射陶瓷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围为2-20 W/cm2,溅射气压范围为0.1-1 Pa,靶基距高于50 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其特征在于,溅射金属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围为0.5-3.5 W/cm2;溅射陶瓷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围为5-15 W/cm2,溅射气压范围为0.15-0.6 Pa,靶基距高于100 mm;氩粒子轰击功率密度范围为1-2.5 W/cm2,所述氩粒子轰击能量不小于-40 e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化学刻蚀液包括HNO3、H2SO4、HCl、H2O2、NH3·H2O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孔洞阵列结构减反膜,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化学刻蚀的条件:温度为20-60 ℃,时间为0.3-3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1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