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手机反偷拍的探测光源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1311.X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3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彭仁军;刘旋;周港;杨立峰;张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8/20 | 分类号: | G01V8/20;H04M1/21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甘茂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手机 偷拍 探测 光源 组件 | ||
本发明属于光电对抗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手机反偷拍的探测光源组件,在对手机光路结构及电路软硬件无额外修改、且不干扰手机其他功能的前提下,使该探测光源组件能够完美整合于手机上实现偷拍摄像头的检测。本发明中探测光源组件包括主探测光源器件与发光控制单元,主探测光源器件紧贴放置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前使用,采用手机自带闪光灯作为辅助探测光源并闪烁发光,发光控制单元控制主探测光源器件进行同频闪烁发光、且主探测光源器件与辅助探测光源交替闪烁发光,通过两种发光状态下手机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的对比,则实现偷拍摄像头的探测;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可靠性高、美观、微型化、功耗低等优点,且成产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对抗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到利用光实现探测偷拍摄像头的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手机反偷拍的探测光源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偷拍事件被不断爆出;偷拍摄像头一般采用针孔摄像头,因其小巧而隐蔽,不易被人眼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种反偷拍产品被研发出来,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摄像头可以采用电子狗探测,而信号利用有线传输的摄像头则利用摄像头的“猫眼”效应来探测。实际上,“猫眼”效应方法是对光学系统起作用,与信号的有线还是无线传输无关,因此这种光学探测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各种技术都被整合到手机上,大有“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架势。若将反偷拍技术整合到智能手机上,并且几乎不影响手机美观度,那么相比于额外使用一个单独的反偷拍探测设备而言,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的处理器芯片性能越来越强大,手机显示屏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能够为更强的反偷拍性能提供足够的软硬件技术支持。目前,已经出现各种基于“猫眼”效应的光学探测设备用于探测偷拍摄像头,然而,这些探测设备均还无法做到与手机的整合。
如公开号为CN205992059 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外置的基于智能手机的反偷拍探测器,包含激光器、锂电池和望远镜等,采用主、被动图像相差的方法,并给出了处理算法;但该探测器尺寸较大,根本不能整合到手机,此外,还存在所采用的激光对人眼不安全、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对于环境中的复杂干扰源难以排除等问题。
又如公开号为CN201751862 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探测光学镜头的光源器件,该器件主要有基板和安装在其上的主、辅发射光源构成,基板中央有观察孔,并设置有挡光壁,用于避免发光时对拍摄的干扰;主、辅发射光源交替闪烁发光,通过两种发光状态下图像的对比,可以发现偷拍摄像头,这一光源器件可以做到微型化,但整合到手机上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获得较好的效果,主、辅发射光源需要较大的发射功率,实验时达到了400mA电流,这对于手机的电力续航是不利因素;2)由于没有保护结构,很容易被损坏;
3)因主、辅发射光源的设置,组件的尺寸仍然较大,不易于整合;4)并未提供主、辅发射光源的交替闪烁的实现方法。
而在实际应用中,在手机芯片的有限资源下,如何在手机其他功能不受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将用于反偷拍的探测光源组件与手机实现完美的整合,进而实现工业化生产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其中,如何实现控制主、辅光源的闪烁发光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机反偷拍的探测光源组件,在对手机光路结构及电路软硬件无额外修改、且不干扰手机其他功能的前提下,使该探测光源组件能够完美整合于手机上实现偷拍摄像头的检测;同时,能够满足可靠、美观、低功耗等要求,且成产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手机反偷拍的探测光源组件,包括:主探测光源器件1与发光控制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探测光源器件包括:壳座11、盖板12、环形发光阵列13、光电检测元件14和连接线路15,所述环形发光阵列13、光电检测元件14及连接线路15均设置于壳座内、且环形发光阵列13和光电检测元件14通过连接线路15与发光控制单元3电气导通,所述环形发光阵列13由多个超高亮球头LED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3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对射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