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的SOC校正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1361.8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9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婉朦;真野亮;市川真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2;G01R35/00;B60L58/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书敏;张振军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soc 校正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终端 | ||
一种蓄电池的SOC校正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所述蓄电池的SOC校正方法,包括:监测蓄电池的累计工作时长;当采用外部电源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时,若监测到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工作时长满足校正条件,对所述蓄电池的SOC值进行校正;其中,所述校正条件包括校正周期,所述校正周期基于所述蓄电池的SOC累积误差上升速度以及SOC的误差容许偏差确定。上述方案,能够提高蓄电池的SOC的校正时机确定的合理性,确保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的SOC校正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的汽车,蓄电池对汽车的续航里程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确保蓄电池的使用性能,在蓄电池使用时,通常控制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Charge,SOC)在一定范围内,以使得蓄电池能够工作于最佳状态。
蓄电池的SOC指蓄电池所能释放出的容量占总的可放出容量的比例。通常采用OCV-SOC查表法,根据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结合OCV-SOC表中的OCV与SOC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SOC值。然而,对于一些类型的蓄电池(如磷酸锂铁电池),在蓄电池的最佳状态对应的SOC范围内,电压几乎相同,从而难以通过电压来确定SOC值。通常采用电流积分法进行SOC值估算。
然而,上述采用电流积分法估算得到的SOC值,在蓄电池使用时易出现SOC突变的情况,进而影响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过一种蓄电池的SOC校正方法。
为是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电池的SOC校正方法,包括:监测蓄电池的累计工作时长;当采用外部电源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时,若监测到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工作时长满足校正条件,对所述蓄电池的SOC值进行校正;其中,所述校正条件包括校正周期,所述校正周期基于所述蓄电池的SOC累积误差上升速度以及SOC的误差容许偏差确定。
可选的,所述SOC的误差容许偏差包括第一偏差和/或第二偏差,其中,所述第一偏差为所允许的SOC推定值大于SOC真实值的最大偏差,所述第二偏差为所允许的SOC推定值小于SOC真实值的最大偏差。
可选的,所述校正周期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根据SOC累积误差上升速度,估算SOC推定值大于SOC真实值的偏差达到所述第一偏差时所需的第一时长;根据SOC累积误差上升速度,估算SOC推定值小于SOC真实值的偏差达到所述第二偏差时所需的第二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或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校正周期。
可选的,所述若监测到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工作时长满足校正条件,对所述蓄电池的SOC值进行校正,包括:当监测到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工作时长达到所述校正周期时,将所述蓄电池的满充SOC值从第一阈值拉高至第二阈值;当检测到插枪信号时,生成SOC校正请求;检测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当检测到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电压达到第一电压阈值时,响应于所述SOC校正请求,将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对应的SOC值校正为所述第二阈值。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的SOC校正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对应的SOC值校正为所述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满充SOC值从所述第二阈值降低至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的SOC校正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电压阈值对应的SOC值校正为所述第二阈值之后,SOC校正请求终止,并生成放电请求;响应于所述放电请求,调用指定部件对所述蓄电池进行放电,直至将所述蓄电池的SOC值降低为第三阈值;将所述蓄电池的SOC值降低为第三阈值后,将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工作时长清零,并重新监测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工作时长。
可选的,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偏差:根据预设SOC下限值以及实际SOC下限值,计算预设SOC下限值以及实际SOC下限值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偏差;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的第二偏差:根据SOC真实值、法规规定的减速度以及预设SOC上限值,确定第二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