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墙面检测方法、装置及打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2447.2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鹏;常先伟;肖涛;周雄;黄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7/18;B24B4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苗燕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面 检测 方法 装置 打磨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墙面检测方法、装置及打磨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打磨设备,打磨装置安装于本体的打磨侧面,打磨侧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打磨装置朝向第一端部的一侧和朝向第二端部的一侧分别装有第一测距装置和第二测距装置,并且在打磨设备本体安装有位于第二端部的第三测距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第一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一检测距离;获取第二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二检测距离;获取第三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三检测距离;从而根据第一检测距离、第二检测距离和第三检测距离确定工作墙面是否发生墙面突变,可以提前检测工作墙面的墙面情况,降低打磨设备作业风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墙面检测方法、装置及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机器人技术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机器人可以协助完成高难度、高强度作业,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中,机器人可协助清理各种施工地面杂物,如通过打磨去除砂浆腻子等凝固粘附物,可以有效提高清扫效率。但是,建筑施工现场工况复杂,机器人在进行打磨作业时,打磨装置容易与凹凸不平的墙面发生碰撞,造成机器损坏,存在极大的作业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墙面检测方法、装置及打磨设备,以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打磨设备,打磨设备包括打磨设备本体、打磨装置、第一测距装置、第二测距装置以及第三测距装置。打磨设备本体包括打磨侧面,打磨侧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打磨装置安装于打磨侧面。第一测距装置设置于打磨装置朝向第一端部的一侧,并信号连接于打磨设备本体。第二测距装置设置于打磨装置朝向第二端部的一侧,并信号连接于打磨设备本体。第三测距装置设置于打磨设备本体,并位于第二端部,并信号连接于打磨设备本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面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的打磨设备,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一检测距离;获取第二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二检测距离;获取第三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三检测距离;以及根据第一检测距离、第二检测距离和第三检测距离确定工作墙面是否发生墙面突变。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面检测装置,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的打磨设备,此墙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距离获取模块、第二检测距离获取模块、第二检测距离获取模块以及墙面突变情况确定模块。第一检测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一检测距离。第二检测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二检测距离。第三检测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三检测距离。墙面突变情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检测距离、第二检测距离和第三检测距离确定工作墙面是否发生墙面突变。
本发明提供的打磨设备,打磨装置安装于打磨设备本体的打磨侧面,打磨侧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打磨装置朝向第一端部的一侧和朝向第二端部的一侧分别装有第一测距装置和第二测距装置,并且在打磨设备本体安装有位于第二端部的第三测距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第一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一检测距离;获取第二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二检测距离;获取第三测距装置至工作墙面的第三检测距离;从而根据第一检测距离、第二检测距离和第三检测距离确定工作墙面是否发生墙面突变,可以提前检测工作墙面的墙面情况,降低打磨设备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及附图,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打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打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剐蹭预警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 下一篇:喷漆治具及喷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