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标签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2830.8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6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骄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标签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波浪形天线标签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标签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装贴波浪形天线,将波浪形天线粘贴至涂有涂胶层一侧面的标签面层上;装贴微型射频传感器,将微型射频传感器粘贴至标签面层的指定位置上,所述微型射频传感器与波浪形天线均设置在标签面层的同一侧;所述指定位置为波浪天线在中部位置的波谷处;所述波浪天线与微型射频传感器之间间距开;标签复合,将粘贴有波浪形天线以及微型射频传感器的标签面层与标签底层相压合以使波浪形天线以及微型射频传感器均位于标签面层以及标签底层之间,得到射频标签。本申请的射频标签结构简单、方法环保、寿命长、成本低,有利于RFID标签射频技术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波浪形天线标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射频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RFID标签及射频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使用场景不同而派生出不同结构的RFID标签,每一种RFID标签都有独自的长处与优点,同时也有不同缺陷。
相关技术中的PET铝箔膜化学蚀刻波浪形天线与芯片用导电胶固定在一起的inlay方法制做的射频标签,是射频技术应用的主流RFID标签,但由于芯片用导电胶与化学刻蚀铝箔波浪形天线粘结在一起,在弯折时容易导致化学刻蚀铝箔波浪形天线的剥离,因而抗弯折能力差,不能用来制做“洗衣标签”以及汽车轮胎标签。
上述相关技术的射频RFID标签的抗弯折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射频RFID标签的抗弯折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射频标签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射频标签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装贴波浪形天线,将波浪形天线粘贴至涂有涂胶层一侧面的标签面层上;
装贴微型射频传感器,将微型射频传感器粘贴至标签面层的指定位置上,所述微型射频传感器与波浪形天线均设置在标签面层的同一侧;所述指定位置为波浪天线在中部位置的波谷处;所述波浪天线与微型射频传感器之间间距开;
标签复合,将粘贴有波浪形天线以及微型射频传感器的标签面层与标签底层相压合以使波浪形天线以及微型射频传感器均位于标签面层以及标签底层之间,得到射频标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挤压使得金属丝呈连续的波浪形而得到波浪形天线,波浪形天线具有将电磁波与高频电能进行转换的作用,能够起到接收或者发出信号的作用;将标签面层、标签底层进行涂胶,使得标签面层以及标签底层上带有粘性,起到便于固定波浪形天线、微型射频传感器或者便于相互粘接固定的作用;通过对成波浪形的波浪形天线进行裁剪下压至标签底层上,并且控制微型射频传感器与指定位置相对应,使得波浪形天线以及微型射频传感器固定于标签底层与标签面层之间,而使得波浪形天线与微型射频传感器不轻易外露,因此减少了波浪形天线与微型射频传感器与标签底层与标签面层之间的剥离;标签底层与标签面层之间通过粘合胶相互粘结,因此粘结较为牢固,不易相互分离;因此成型的射频标签在弯折时,不易发生波浪形天线、微型射频传感器与标签面层、标签底层分离的现象,射频标签的抗弯折能力得到提升;由于波浪形天线、微型射频传感器与标签面层、标签底层的成本低廉、制做方法简单,因此射频标签的成本较低,便于大批量生产;上述方法制得的射频标签的抗弯折能力以及稳定性较好,使用寿命长;射频标签的厚度小,便于印刷、固定;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射频标签有助于市场中RFID标签射频技术的推广。
可选的,所述波浪形天线位于标签面层上方,以使波浪形天线剪切后掉落至标签面层的涂胶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得波浪形天线在剪切后直接与标签面层的涂胶层接触,使得波浪形天线与标签面层相固定,其固定简单易行,并且制做过程较为环保。
可选的,所述装贴微型射频传感器前,微型射频传感器粘接于离型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骄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骄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8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