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化低相噪自振荡有源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4236.2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齐世山;陈幸;吴文;陈守磊;孙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9/64 | 分类号: | H03H9/64;H01Q13/08;H01Q1/48;H01Q1/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岑丹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化 低相噪 振荡 有源 天线 | ||
1.一种低相噪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介质基板(1)顶层的直流电压源(2)、偏置扼流微带电路(3)、晶体管(4)、接地焊盘(5)、集电极匹配网络(6)、基极匹配网络(7)、电容(8)、集电极传输线(9)、基极传输线(10)、矩形微带天线(11)、滤波器(12),置于介质基板(1)底层的金属接地板(13);
所述直流电压源(2)与偏置扼流微带电路(3)的输入端相连,集电极匹配网络(6)和基极匹配网络(7)的输出端分别与偏置扼流微带电路(3)的2个输出端相连,偏置扼流微带电路(3)的另外2个输出端分别与2个电容(8)的一端连接,2个电容(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集电极传输线(9)和基极传输线(10)连接到矩形微带天线(11)和滤波器(12),矩形微带天线(11)的上侧边与滤波器(12)的输入端耦合相邻且相互平行;晶体管(4)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到集电极匹配网络(6)和基极匹配网络(7)的输入端,晶体管(4)的发射极与接地焊盘(5)连接,所述偏置扼流微带电路(3)包括电源焊盘(31)、第一传输线(32)、第二传输线(33)、2个电阻(34)、2条第三传输线(35)、2个扇形微带线(36)、2条高阻线(37)、2条第四传输线(38);
直流电压源(2)的输出端连接到电源焊盘(31),电源焊盘(31)与第一传输线(32)的一端相连,第一传输线(32)的另一端与第二传输线(33)垂直相连,第二传输线(33)的两端分别与2个电阻(34)的一端相连,2个电阻(34)的另一端分别与2条第三传输线(35)的一端相连,2条第三传输线(35)的另一端均分别连接有1个扇形微带线(36),2个扇形微带线(36)位于2条第三传输线(35)的左侧,2个扇形微带线(36)均分别与一条高阻线(37)的一端连接,且高阻线(37)向右弯折以减小电路面积,2条高阻线(37)的另一端与2条第四传输线(38)垂直相连,2条第四传输线(38)的一端与电容(8)相连,另一端分别与集电极匹配网络(6)和基极匹配网络(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相噪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焊盘(5)上有18个金属化过孔(51)打通介质基板(1)的顶层和底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相噪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匹配网络(6)包括集电极串联枝节(61)、集电极并联开路枝节(62),基极匹配网络(7)包括基极串联枝节(71)、基极并联开路枝节(72);
所述集电极串联枝节(61)一端与晶体管(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集电极并联开路枝节(62)相连,所述基极串联枝节(71)一端与晶体管(4)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基极并联开路枝节(72)相连,集电极并联开路枝节(62)和基极并联开路枝节(7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2条第四传输线(3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相噪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传输线(9)和基极传输线(10)的长度使整个回路相位为360°的整数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相噪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传输线(9)向内弯折以减少电路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相噪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微带天线(11)包括馈电线(111)、矩形贴片(112);
馈电线(111)一端连接到集电极传输线(9),另一端通过开槽缝隙插入矩形贴片(112)的内部,开槽缝隙将矩形贴片(112)端口阻抗匹配至50ohm,其尺寸由HFSS仿真软件进行优化得到,给定目标设计频率,矩形贴片(112)的长、宽由以下公式确定:
其中f0是给定的目标设计频率,L、W分别是矩形贴片的长、宽,h、εr分别是介质基板的厚度和相对介电常数,c是真空中光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相噪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12)包括第五传输线(121)、2个开环滤波器(122)、第六传输线(123);
第五传输线(121)的一端作为输入端,且第五传输线(121)与矩形贴片(112)的上侧边耦合相邻且相互平行,第五传输线(121)的另一端连接到2个开环滤波器(122)的一端,2个开环滤波器(12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六传输线(123)的一端,第六传输线(123)的另一端与基极传输线(10)相连;
2个开环滤波器(122)结构对称,开口处相对,总长度为目标设计频率对应波长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42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