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模式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4909.4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田会峰;刘禄辰;袁慧;李佳昕;刘乾;张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G01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高小艳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城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模式 红外 成像 身体 疾病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疾病检测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模式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外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外筒的内部形成有内槽,所述外筒的外壁开设有豁口。控制电动推杆运行使两个弹性密封塞相互靠近能够挤压两个弹性密封塞之间的空气,使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固定筒,并推动活塞向外移动,活塞向外移动通过连接轴带动红外热像仪向外移动,以使红外热像仪靠近患者的皮肤表面,从而能够消除外环境对红外热像仪检测的影响,诊断精度更高。本发明设计新颖,具有诊断精度高、便于调节模式以对患者身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检测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模式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疾病诊断领域,热成像医学发展迅速,在各类检测方法中,利用红外对体表温度场进行定量测定并据此判断病情是一大类引起高度关注的方法,例如SARS期间红外测温仪的应用。这种诊断方式以其无损伤、无痛的优点被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仍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
1、传统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的诊断精度差强人意,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体表状态下拍摄的红外热图缺乏统一的基准,精度也不同,在进行图像比对时,结果缺乏说服性,不能准确的反映病情;
2、传统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的模式不便于调节,检测范围较小,只能够单一的对患者的手部、腿部或胸部进行检测,无法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实时调整检测位置,还需要更换仪器或费力的调整仪器;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4367303B的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热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计算机、操作台、用于置放被检测者受检部位的检测台,所述操作台上安装有一与计算机连接的红外热像仪:用于采集受检者红外热像图像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检测台上设有热像采集定位背景装置。该检测装置充分结合了红外热像技术,对人体周围血管进行检查是通过所取得的红外热图分布及温差信息判断其血管是否发生病变(如血栓、炎症等),检查快捷、无创、易普及、费用低廉,适合对大规模人群进行疾病预警筛查;此外其检查时不与人体接触,检测过程无损伤、非接触、无痛苦、可进行多种简便易行的激发检查方法和快速成像,整个检查过程简单快速,操作简便。
上述专利中,虽然也能够通过红外热图分布及温差信息判断人体血管是否发生病变,但是其不仅诊断精度较低,诊断结果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也不便于调整检测位置,对患者的不同区域进行检测时需要更换装置。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调节模式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及方法,希冀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模式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及方法,具备诊断精度高、便于调节模式以对患者身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检测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诊断精度高、便于调节模式以对患者身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检测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模式的红外热成像身体疾病检测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外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外筒的内部形成有内槽,所述外筒的外壁开设有豁口;
所述内槽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金属背景板,所述内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顶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连接在第一电机与连接板之间的旋转装置,用于驱动连接板和内筒旋转;
所述外筒的豁口处活动设置有弯杆,所述弯杆的外壁活动安装有红外热像仪,所述内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连接在第二电机与弯杆之间的控制装置,用于带动弯杆在内筒中上下移动以调整红外热像仪的检测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4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芯及电感器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其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