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电辅助微滤、超滤和纳滤膜性能综合测试平台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84992.5 申请日: 2021-03-17
公开(公告)号: CN113024003B 公开(公告)日: 2022-06-17
发明(设计)人: 全燮;张海光;杜磊;陈硕;于洪涛;姬保江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2F9/12 分类号: C02F9/12;C02F1/44;C02F1/48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代理人: 梁科颖
地址: 11602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体化 辅助 超滤 滤膜 性能 综合测试 平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体化电辅助微滤、超滤和纳滤膜性能综合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平台包括顺序连接的预处理系统I、膜过滤系统II、后处理系统III,而配电系统IV分别与膜过滤系统II、在线监测系统V和显示系统VI相连,所述膜过滤系统II还与在线监测系统V相连,所述在线监测系统V与显示系统VI相连;原水槽(1)的侧面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冷却回流进水管i(G1)和冷却回流出水管ii(G2),侧面下部还设有原水排放管iii(G3);原水槽(1)通过管iv(G4)与泵i(2)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泵i(2)的出水端所连接的管v(G5)上有回流管vi(G6),在回流管vi(G6)上设有流量计i(3)和电动调节阀i(4);所述泵i(2)的出水管v(G5)经安全阀i(5)后与管vii(G7)和管viii(G8)相连,其中管vii(G7)经过控制阀i(6)、压力表i(11)、流量计ii(12)与管ix(G9)连接,再经过控制阀iv(13)和控制阀vii(17)与管xxi(G21)相连;管viii(G8)经过控制阀ii(7)与预处理过滤器i(8)的进水端相连,所述预处理过滤器i(8)与预处理过滤器ii(9)串连,所述预处理过滤器ii(9)的出水端通过管x(G10)并经过控制阀iii(10)与压力表i(11)相连,再经过流量计ii(12)并通过管xi(G11)上的控制阀v(14)与预处理超滤膜组件(15)的进水端相连;所述预处理超滤膜组件(15)为待测的纳滤膜过滤前的预处理部件;所述预处理超滤膜组件(15)的渗透出水端与管xii(G12)相连,并通过管xiii(G13)进入纳滤储水槽(19);所述管xii(G12)和管xiii(G13)上分别有控制阀vi(16)和控制阀viii(18);所述纳滤储水槽(19)的侧面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冷却回流进水管xiv(G14)和冷却回流出水管xv(G15),侧面下部还设有原水排放管xvi(G16);所述纳滤储水槽(19)通过管xvii(G17)与泵ii(20)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泵ii(20)的出水端所连接的管xviii(G18)上有回流管xix(G19),在回流管xix(G19)上设有流量计iii(21)和电动调节阀ii(22);所述泵ii(20)的出水管xviii(G18)经过安全阀ii(23)与管xx(G20)相连,再经过控制阀ix(24)与管xxi(G21)相连;所述管xxi(G21)上设有压力表ii(25)、流量计iv(26)和在线检测传感器i(27)并且分别与管xxii(G22)、管xxiii(G23)、管xxiv(G24)和管xxv(G25)相连;所述的在线检测传感器i(27)为pH传感器、电导传感器、浊度传感器、COD传感器、氨氮传感器、亚硝酸盐传感器和硝酸盐传感器;所述管xxii(G22)经过控制阀x(28)与待测的微滤膜组件(32)相连;所述管xxiii(G23)经过控制阀xi(29)与待测的超滤膜组件(33)相连;所述管xxiv(G24)经过控制阀xii(30)与待测的纳滤膜组件(34)相连;所述管xxv(G25)经过控制阀xiii(31)与浸没式膜池(35)相连;所述的待测微滤膜组件(32)、超滤膜组件(33)、纳滤膜组件(34)和浸没式膜池(35)为可拆卸、更换的部件;所述待测的微滤膜组件(32)、超滤膜组件(33)和纳滤膜组件(34)为电辅助膜过滤组件;所述待测的微滤膜组件(32)、超滤膜组件(33)和纳滤膜组件(34)的渗透出水端分别与管xxvi(G26)、管xxvii(G27)和管xxviii(G28)相连,并且所述三条管路上分别连接有控制阀xiv(36)、控制阀xv(37)和控制阀xvi(38);所述待测的微滤膜组件(32)、超滤膜组件(33)和纳滤膜组件(34)的错流出水端分别与管xxix(G29)、管xxx(G30)和管xxxi(G31)相连,并且分别经过控制阀xvii(39)、控制阀xviii(40)和控制阀xix(41)与管xxxii(G32)相连;所述管xxxii(G32)经过压力表iii(42)、流量传感器v(43)后,与管xxxiii(G33)和管xxxiv(G34)相连,管xxxiii(G33)上设有电动调节阀iii(44),管xxxiv(G34)上设有电动调节阀iv(45);所述管xxxiv(G34)与管xxxv(G35)和管xxxvi(G36)相连,管xxxv(G35)上设有控制阀xx(46),管xxxvi(G36)上设有控制阀xxi(47);所述浸没式膜池(35)的出水端与管xxxvii(G37)相连接,并且管xxxvii(G37)上有控制阀xxii(48);所述浸没式膜池(35)内部设有待测的浸没式膜组件(49);所述待测的浸没式膜组件(49)为电辅助膜过滤组件;所述待测的浸没式膜组件(49)的渗透出水端通过管xxxviii(G38)与压力表iv(50)、电动调节阀v(51)、真空泵(52)依次相连;所述真空泵(52)后的管xxxix(G39)上设有控制阀xxiii(53)并且分别与管xxvi(G26)、管xxvii(G27)和管xxviii(G28)的输出端以及管xl(G4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管xl(G40)上设有压力表v(54)、流量计vi(55)和在线检测传感器ii(56)并且与管xli(G41)和管xlii(G42)相连;所述的在线检测传感器ii(56)为pH传感器、电导传感器、浊度传感器、COD传感器、氨氮传感器、亚硝酸盐传感器和硝酸盐传感器;所述管xli(G41)经过控制阀xxiv(57)后与管xliv(G44)相连;所述管xlii(G42)经过控制阀xxv(58)与后处理过滤器(59)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后处理过滤器(59)的出水端与管xliii(G43)相连,管xliii(G43)再经过控制阀xxvi(60)后与管xliv(G44)相连;膜电压调控电源(61)通过导线i(W1)和导线ii(W2)与待测的微滤膜组件(32)、超滤膜组件(33)、纳滤膜组件(34)和待测的浸没式膜组件(49)相连,提供电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49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