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超声换能器及核磁成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5388.4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傅宝柱;唐铁钢;孟德;隆晓菁;言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绿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6B1/02 | 分类号: | B06B1/0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换能器 制作 工艺 成像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超声换能器及核磁成像设备。本发明所提供的超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圆弧面上沿周向布置多个凹坑,将多个阵元安装于凹坑中;将相邻阵元粘黏在一起形成阵元聚焦体后,阵元聚焦体与圆弧面脱离;将阵元聚焦体的凹凸两面分别形成电极;阵元聚焦体容设于外壳体,且阵元聚焦体与外壳体的中心线重合。该过程中不仅利用圆弧面与多个凹坑相对圆弧面的排布提高阵元分布的精确性,而且便于相邻阵元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阵元聚焦体。而且正是因为阵元是利用凹坑安装于完整的圆弧面,故而当圆弧面的尺寸(例如弧度和大小)改变时,即可改变阵元聚焦体的聚焦半径和覆盖面积,从而简化多阵元换能器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医学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超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超声换能器及核磁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超声治疗是一种无创治疗(或称为非侵入治疗)技术,即在没有手术切开或切除破坏表面组织(皮肤、粘膜或上皮组织)以及没有通过穿刺的情况下,对表面以下的组织进行治疗。其中,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定位性和能量存积性的超声聚焦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理主要是使超声波聚焦于组织内,利用超声的震荡原理,来唤醒或刺激组织(如脑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超声波穿透人体时的能量很低,在焦点以外的区域不会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任何伤害,因此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由里向外治疗疾病,又保持表层组织无创。
超声医学聚焦治疗领域通常需要用到换能器,换能器的功能是将输入的电功率转换成机械功率(即超声波)再传递出去用于治疗。在应用于头部治疗时,现有的所涉及到的MRI/CT引导的超声聚焦治疗的多阵元换能器普遍存在阵元分布精度低,且制造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所涉及到的MRI/CT引导的超声聚焦治疗的多阵元换能器普遍存在阵元分布精度低,且制造工艺复杂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超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
一种超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在圆弧面上沿周向布置多个凹坑,将多个阵元安装于凹坑中;
将相邻阵元粘黏在一起形成阵元聚焦体后,阵元聚焦体与圆弧面脱离;
将阵元聚焦体的凹凸两面分别形成电极;
阵元聚焦体容设于外壳体,且阵元聚焦体与外壳体的中心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多个阵元安装于凹坑的步骤中,并对圆弧面底板加热,将加热软化的粘合剂涂抹于凹坑和圆弧面上,再将多个阵元安装于凹坑后,停止加热待粘合剂冷却固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相邻阵元粘黏在一起形成阵元聚焦体的步骤中,通过在相邻阵元远离凹坑一侧的背面缝隙内填充固化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阵元聚焦体与圆弧面脱离的步骤中,通过对圆弧面底部加热,使得粘合剂粘性消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阵元聚焦体的凹凸两面分别形成电极的步骤中,通过对阵元聚焦体凹面和阵元聚焦体凸面镀导电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阵元聚焦体凹面镀导电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阵元聚焦体安装于凹面保持架;
在相邻阵元远离凹面保持架一侧的缝隙之间填充固化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阵元聚焦体安装于凹面保持架的步骤中,对于凹面保持架的底部加热,将加热软化的粘合剂涂抹于凹面保持架的表面,再将阵元聚焦体安装于凹面保持架后,停止加热待粘合剂冷却固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阵元聚焦体凸面镀导电体之前,还包括:
将阵元聚焦体脱离凹面保持架;
翻转阵元聚焦体,使得阵元聚焦体凸面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绿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绿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53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