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5416.2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1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飞;夏本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分类号: | B24B29/00;B24B27/00;B24B41/06;B24B47/00;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孙晓红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光装置,包括毛刷轮以及用以固定待抛光件的支撑定位组件,毛刷轮连接有第一旋转机构,支撑定位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固接于转轴的顶部的支撑定位夹具,转轴连接有第二旋转机构,支撑定位夹具位于毛刷轮的下方;通过支撑定位夹具支撑定位待抛光件、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带动毛刷轮和支撑定位组件旋转以实现待抛光件抛光。上述抛光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稳定、成本较低,通过毛刷轮的圆周旋转运动和待抛光件的自转,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产品内凹面曲率较大位置抛光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对具有多段圆弧面结构的3D产品进行抛光,并能够使产品整个待抛光面的抛光移除量变得均匀,从而大大提高抛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光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表生产中,为了保证手表镜片的透光性能和镜片的强度,需要对手表镜片抛光,且抛光要求非常高:通常要求抛光粗糙度100nm以内,且不允许未透、磨头抛光印等缺陷。现有技术中的工艺都是采用毛刷垂直作用在产品凹面进行抛光,针对一些特殊的产品,需要抛光的位置与产品呈垂直,毛刷与抛光位置垂直,如图1所示,毛刷02只能沿水平方向移动,由于待抛光件01具有3D凹面结构,毛刷02作用在凹面不同位置的受力角度和受力程度会存在差异,这样会导致待抛光件01局部无法给予加工压力,出现局部无法抛亮,为了保证抛光效果,往往通过增加抛光时间来解决。
因此,如何避免由于产品局部无法给予加工压力而导致局部无法抛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抛光装置,能够有效补偿毛刷垂直作用于产品凹面不同位置的受力角度和受力程度的差异,并能够使产品整个凹面的抛光移除量达到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抛光装置,包括毛刷轮以及用以固定待抛光件的支撑定位组件,所述毛刷轮连接有第一旋转机构,所述支撑定位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固接于所述转轴的顶部的支撑定位夹具,所述转轴连接有第二旋转机构,所述支撑定位夹具位于所述毛刷轮的下方;通过所述支撑定位夹具支撑定位待抛光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带动所述毛刷轮和所述支撑定位组件旋转,以实现所述毛刷轮的刷毛对待抛光件的顶部抛光。
可选地,所述支撑定位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全部所述支撑定位组件沿所述毛刷轮的轴向分布。
可选地,还包括承载面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面板上,所述转轴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承载面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与所述转轴固接的支撑轴承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承载面板的上下端面接触相抵的压紧轴承。
可选地,所述承载面板上还设有向待抛光件喷洒抛光液的抛光液喷洒装置,所述抛光液喷洒装置位于所述支撑定位组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具体为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毛刷轮同轴固接。
可选地,任一所述转轴固接有传动齿轮,任意两个相邻所述转轴上的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具体为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皮带传动机构,所述皮带传动机构与最靠近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一侧的所述转轴配合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支架、竖向设于所述支架内的导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导轨上的活动承载板和气缸,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于所述活动承载板上,所述气缸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上方且所述气缸的伸缩杆沿竖向设置,所述活动承载板固接于所述伸缩杆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承重底座和设于所述承重底座上的承重支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于所述承重底座上,所述导轨设于所述承重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未经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5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轨旁平台融合的多模列控系统的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裁布机的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