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理化-生物-生态耦合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5526.9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为;张沛;鞠峰;刘剀;陈小刚;胡多飞;李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湖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1/48;C02F3/12;C02F3/30;C02F7/00;C02F103/20;C02F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高佳逸;胡红娟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理化 生物 生态 耦合 水产 养殖 废水 循环 处理 系统 工艺 | ||
1.一种理化-生物-生态耦合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的理化强化处理系统、生物-生态耦合处理系统、生态处理系统和水产养殖区,以及智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用于连接各系统、区域的连接管线;
所述理化强化处理系统包括若干个理化处理单元,每个理化处理单元内均设有光催化强化材料和沉水植物;每个理化处理单元内:
所述光催化强化材料的填充体积比为20%~60%,所述光催化强化材料为网状或蜂窝状多孔悬浮型光催化材料;
所述沉水植物为苦草、菹草、黑藻、狐尾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种植密度为5~20株/m2;
各理化处理单元内的光催化强化材料的填充体积比沿水流方向依次增加;
所述生物-生态耦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生态塘、强化处理设备和潜流湿地系统;所述生态塘包括沉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曝气系统,所述生态塘中的沉水植物为苦草、菹草、黑藻、狐尾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种植密度为5~20株/m2;所述强化处理设备包括可实施A/O、SBR、磁混凝、抗堵塞人工湿地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工艺的设备;
所述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潜流湿地系统;
所述水产养殖区的出水口与所述生态塘的进水口、所述强化处理设备的进水口之间分别设有超越管线,所述生物-生态耦合处理系统中的潜流湿地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水产养殖区的进水口之间设有回流管线;
所述水产养殖区按水质要求高低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水质要求最高的子区域与所述生态处理系统、回流管线连接,水质要求最低的子区域与所述理化强化处理系统、超越管线连接;
所述智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所述水产养殖区的出水口的废水水质并根据设定的目标水质要求调控各连接管线、超越管线以及回流管线内的水流量,实现不同水流通道线路的自控优化学习及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为固定悬浮式或智能可移动悬浮式,盖度为5%~10%;
所述曝气系统为沉水曝气设备或太阳能悬浮曝气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功率为30W~2K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系统为相同或不同面积、区块及形状的水平潜流、垂直潜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包括水质监测传感探头、信息传输预警模块和数据分析处理控制模块,通过实时监测水质情况并分析数据后调控各连接管线、超越管线以及回流管线内的水流量,实现不同水流通道线路的自控优化学习及选择。
5.一种理化-生物-生态耦合自控优化学习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利用所述智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所述水产养殖区的出水口的废水水质并根据设定的目标水质要求调控各连接管线、超越管线以及回流管线内的水流量,实现不同水流通道线路的自控优化学习及选择,完成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湖大学,未经西湖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55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