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离子液体吸收-吸附分离回收三聚氰胺尾气中氨的新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5797.4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1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香平;段圆梦;曾少娟;董海峰;白璐;白银鸽;詹国雄;张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04;C01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离子 液体 吸收 吸附 分离 回收 三聚 尾气 新工艺 | ||
1.一种基于离子液体吸收-吸附分离回收三聚氰胺尾气中氨的新工艺,所述工艺包含有吸收工段,解吸工段,吸附工段等,处理步骤包括:
1)氨碳原料气由风机经过滤器滤去部分杂质后进入混气罐,由于氨碳原料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易与氨气结晶,加入空气来调节氨碳原料气组成防止结晶,经混气罐处理后的氨碳混合气换热后自一级吸收塔(以下简称一吸塔)底部进入吸收塔,与来自塔顶的半贫液逆流接触,在一吸塔内实现大部分氨的选择性吸收。经一吸塔吸收后的混合气进入二级吸收塔(简称二吸塔),与来自二吸塔顶贫液再次逆流吸收,净化后二吸塔塔顶气体氨含量低于6000ppm,进一步进入尾气吸附塔深度净化,满足含氨尾气达标排放,吸附剂主要为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饱和后进行切换,采用热空气再生,排出含氨热空气返回混气罐进入一吸塔;
2)一吸塔塔底的含氨富液与再生后的半贫液通过半贫液-富液热交换器热交换后,再与贫液-富液热交换器内贫液热交换,充分利用工艺物流热量,减少蒸汽消耗。富液进入一级降膜再生设备进行减压解吸,解吸后气体进入多级压缩冷凝工段,处理后液体进入二级降膜再生设备进一步解吸,经过二级降膜再生设备解吸后气体进入多级压缩冷凝工段,处理后的半贫液部分经换热后循环进入一吸塔顶部,剩余液体进入气提塔顶部,通过空气气提后,半贫液中氨含量降低,气提后含氨混合气体循环进入一吸塔,液体作为贫液经贫液-富液换热器及贫液冷却器冷却后,返回二吸塔顶部循环使用;
3)由多级降膜再生设备解吸出的气体混合进入缓冲罐后进入多级压缩冷凝工段制液氨;
4)二吸塔塔顶气体进入尾气吸附塔进行深度净化,实现达标排放,吸附饱和后进行切换,采用热空气再生,排出的含氨热空气返回混气罐进入一吸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分离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一吸塔和二吸塔操作温度均为20-80℃,操作压力为1-4atm。一级和二级降膜解吸设备温度均为90-150℃,一级和二级降膜设备真空度均为-50--90kPa,气提塔操作压力为常压,温度为100℃,尾气吸附塔温度为30-60℃,尾气脱附塔温度为9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分离回收工艺,所涉及的氨碳混合气中氨浓度范围为20-70%,二氧化碳浓度范围为2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579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附降解再生流化床
- 下一篇:一种柑橘潮汐育苗苗床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