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6948.8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4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圣贤;杜雅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9/10;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轩律师事务所 11566 | 代理人: | 吴俊 |
地址: | 1007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用途 制剂 | ||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该中药组合物含有:灵芝、玄参、丹参、黄连、浙贝母、生牡蛎、当归、制乳香、制没药;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该方可以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切斑块厚度平均下降16.15%;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该方可以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切斑块厚度平均下降11.48%;动物实验发现,内消软脉汤可剂量依赖性激活UCP1,诱导脂肪组织活化,促进全身代谢,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脉生痰核”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背景技术
中医文献中没有动脉粥样硬化(AS)的概念,据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特征,散见于中医“偏枯”“胸痹”“中风”“眩晕”“头痛”“痰证”“痛证”等病的记载中。现代中医药治疗AS多从瘀、痰、毒、虚论治,但疗效并不满意。纵观中医发展史,理论创新一直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原动力。从秦汉时期《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到金元四大家的脏腑辨证,再到明清时期的卫气营血辨证,通过理论创新,研发出独具特色的方药,如桂枝汤、白虎汤、补中益气汤、防风通圣散、银翘散、犀角地黄汤等,为解决当时的关键性医学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清至今,对痰核的认识逐渐深入,有颈生痰核、臂生痰核、舌生痰核、胞生痰核、乳生痰核、茎生痰核等;化痰散结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许多疾病如脂肪瘤、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声带结节、前列腺增生、痛风、肿瘤等,应用化痰散结法均取得显著疗效。化痰散结治法和方药历史积淀深厚,对于临床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特别是有形痰核留结证显示出独特疗效。
吴圣贤、何芳、武荣荣《以“脉生痰核”理论指导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医杂志,2017;58(3):262-264),杜雅薇、吴圣贤《从“痰核”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8):1153-1155),等文献均公开了“脉生痰核”的理论,从理、法、方、药进行创新,根据不同斑块的病机特点,将动脉粥样硬化分为痰核始生、痰核已成、痰核坚化、痰核腐化、痰核复生各期,予以辨证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检索文献,以“脉生痰核”的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疾病,多以临床组方为主,未能形成中药商品,因此,不能给众多患者带来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申请人通过多次创造性的试验,以“灵芝、玄参、丹参、黄连、浙贝母、生牡蛎、当归、制乳香、制没药”为原料,制备成中药,用于“脉生痰核”的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疾病,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该方可以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切斑块厚度平均下降16.15%。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该方可以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切斑块厚度平均下降11.48%。动物实验发现,本发明试验药物可剂量依赖性激活UCP1,诱导脂肪组织活化,促进全身代谢,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含有:灵芝、玄参、丹参、黄连、浙贝母、生牡蛎、当归、制乳香、制没药。
优选的中药组合物中:灵芝20-40重量份,玄参10-20重量份,丹参10-20重量份,黄连6-12重量份,浙贝母6-12重量份,生牡蛎6-12重量份,当归6-12重量份,制乳香4-8重量份,制没药4-8重量份。
进一步优选的中药组合物中:灵芝30重量份,玄参15重量份,丹参15重量份,黄连9重量份,浙贝母9重量份,生牡蛎9重量份,当归9重量份,制乳香6重量份,制没药6重量份。
上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药物制剂。
上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口服药物制剂。
上述所述的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未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6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