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7618.0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尧;武方杰;余俨;张瑞祥;常重喜;李志容;赵峰;马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2 | 分类号: | G21C15/12;G21C15/14;G21C15/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然 循环 余热 导出 功能 高温 气冷 | ||
1.一种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1)、热气导管(4)、蒸汽发生器(5)、热气流通管(401)、余热导出冷却盘管(18)、余热导出冷却水箱(17)、主蒸汽管道(701)、余热导出热管段调节阀(14)、余热导出冷管段调节阀(19)、主蒸汽管道(701)、主蒸汽系统(8)、主蒸汽隔离阀组(7)、主给水管道(901)、主给水系统(10)、主给水隔离阀组(9)、水/氮气蓄能器(11)及蓄能器出口隔离阀(12);
反应堆压力容器(1)、热气导管(4)及蒸汽发生器(5)依次相连通,反应堆压力容器(1)内设置有堆芯(2),热气流通管(401)的入口与堆芯(2)相连通,热气流通管(401)的出口穿过热气导管(4)插入于蒸汽发生器(5)内,热气流通管(401)外部环绕设置有传热管(6),其中,传热管(6)位于蒸汽发生器(5)内,热气流通管(401)的外壁与蒸汽发生器(5)的内壁、热气导管(4)的内壁之间有间隙,堆芯(2)与反应堆压力容器(1)的内壁之间有间隙;
余热导出冷却盘管(18)位于余热导出冷却水箱(17)内;传热管(6)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主蒸汽管道(701)的一端相连通,另一路经余热导出热管段调节阀(14)与余热导出冷却盘管(18)的入口相连通,余热导出冷却盘管(18)的出口经余热导出冷管段调节阀(19)后与主给水管道(901)的入口相连通,主给水管道(901)的出口与传热管(6)的入口相连通;
主给水系统(10)经主给水隔离阀组(9)与主给水管道(901)的入口相连通;水/氮气蓄能器(11)的水侧出口经蓄能器出口隔离阀(12)与主给水管道(901)的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其特征在于,蒸汽发生器(5)的位置高于反应堆压力容器(1)及堆芯(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其特征在于,余热导出热管段调节阀(14)与余热导出冷却盘管(18)之间设置有电磁流量计(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其特征在于,余热导出冷却盘管(18)与电磁流量计(1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自动排气阀(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其特征在于,水/氮气蓄能器(11)的水侧出口经蓄能器出口隔离阀(12)及蓄能器出口逆止阀(13)与主给水管道(901)的入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其特征在于,余热导出冷却盘管(18)及余热导出冷却水箱(17)的位置高于蒸汽发生器(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其特征在于,余热导出冷却水箱(17)的水位远高于余热导出冷却盘管(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然循环堆芯余热导出功能的高温气冷堆,其特征在于,水/氮气蓄能器(11)内的水量能够确保将主给水管道(901)、主蒸汽管道(701)及传热管(6)充满水且压力大于等于7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76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色母机的信号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热障涂层光饰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