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共培养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7770.9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秦环龙;蔚青;李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C12N5/07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肠癌 器官 肝脏 培养 模型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共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步骤包括:分别收集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离心后弃去上清,并尽量吸去基质胶;分别加入消化液,于室温消化完成后,离心并弃去上清,进行细胞计数;按1:1的细胞数目比例将所述结直肠癌类器官与所述肝脏类器官混合,采用基质胶重悬后,滴加至已预热的24孔板上,凝胶在遇热后迅速转变为果冻状;将所述24孔板置于培养箱内孵育,完成后每孔加入结直肠癌类器官培养基以及肝脏类器官培养基,再置于培养箱内培养。本发明的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共培养模型可在体外模拟体内3D生长环境,能够更加真实反映机体功能,从而研究肠癌肝转移的病理过程及发生机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类器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共培养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排名第三位的常见癌种,全球每年约100万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其中,50%以上患者会发生结直肠癌肝转移(celorectalliver metastases,CLM)。目前,手术切除转移灶是CLM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化疗能够延长几个月的生存期,不接受任何治疗的生存期仅为6-9个月。研究肠癌肝转移的病理过程及发生机制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传统基于肠癌肿瘤细胞系研究其肝转移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不能如实反映机体内环境。类器官技术可在体外模拟体内3D生长环境,与传统二维培养系统相比,能够更加真实反映机体功能,并且与原发肿瘤灶基因突变类型高度一致。
因此,亟需一种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共培养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共培养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共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步骤包括:
S1、分别收集结直肠癌类器官与肝脏类器官,离心后弃去上清,并尽量吸去基质胶;分别加入消化液,于室温消化完成后,离心并弃去上清,进行细胞计数;
S2、按1:1的细胞数目比例将所述结直肠癌类器官与所述肝脏类器官混合,采用基质胶重悬后,滴加至已预热的24孔板上,凝胶在遇热后迅速转变为果冻状;
S3、将所述24孔板置于培养箱内孵育,完成后每孔加入结直肠癌类器官培养基以及肝脏类器官培养基,再置于培养箱内培养。
优选地,所述结直肠癌类器官的构建步骤包括:
A1、将结直肠癌组织置于含有青霉素或/和链霉素的PBS缓冲液中清洗后,采用无菌器械将所述结直肠癌组织切成碎块,并置于含冰PBS缓冲液的离心管内,离心后弃去上清;
A2、加入组织消化液重悬,剧烈震荡并置于冰上孵育后,将其中的上清液经滤网过滤至离心管以获得滤液,同时富集腺体碎块;
A3、取所述滤液,离心后弃去上清,并采用结直肠癌类器官培养基重悬后细胞计数;
A4、将细胞悬液转移至EP管内,离心后弃去上清,并将所述EP管置于冰上;采用已预冷的枪头吸取适量的液态温敏型基质胶至所述EP管中,并吹吸十次,此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
A5、将细胞与基质胶的混合液滴加至已预热的24孔板上,凝胶在遇热后迅速转变为果冻状;
A6、将所述24孔板置于培养箱孵育后,每孔分别加入结直肠癌类器官培养基,再置于培养箱培养。
优选地,所述肝脏类器官的构建步骤包括:
B1、将肝脏组织置于含有青霉素或/和链霉素的PBS缓冲液中清洗后,采用无菌器械将所述肝脏组织切成碎块,并置于含冰PBS缓冲液的离心管内,离心后弃去上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77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