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凝土的秸秆及聚合物复合纤维增强材料、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8754.1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翔;尼泊尔·博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26 | 分类号: | C04B24/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混凝土 秸秆 聚合物 复合 纤维 增强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混凝土的秸秆及聚合物复合纤维增强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体积分数为0.5%-99.5%的秸秆和体积分数为0.5%-99.5%的聚合物,秸秆和聚合物的体积分数合计100%;
所述聚合物包括A型聚合物、B型聚合物和C型聚合物中至少一种;
A型聚合物选自聚丙烯、聚乙烯、膨胀聚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热塑性聚氨酯中至少一种;
B型聚合物选自聚乙烯醇、聚氯乙烯、尼龙、聚对苯撑苯并双恶唑、对位芳纶、间位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芳酯中至少一种;
C型聚合物选自聚氨酯、环氧树脂、超支化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氯丁二烯中至少一种;
所述复合纤维增强材料切成长度45-50mm、宽度1mm、厚度0.5mm的扁平纤维段;
所述复合纤维增强材料的残余挠曲抗拉强度:
fR,1=[0.1fcu+84000vf+Sr+950]×10-3;
fR,2=[0.1fcu+100000vf+Sr+230]×10-3;
fR,3=[0.1fcu+107000vf+Sr+215]×10-3;
fR,4=[0.1fcu+100000vf+Sr+210]×10-3;
Sr=[3.3vs+1.2vp+0.2Ep+0.1Es],表示纤维比系数;
fcu为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单位为MPa;
vf为混凝土中复合纤维增强材料的体积分数,以百分比表示;
vp为复合纤维增强材料中聚合物化合物的体积分数,以百分比表示;
vs为复合纤维增强材料中秸秆的体积分数,以百分比表示;
Ep为聚合物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
Es为秸秆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混凝土的秸秆及聚合物复合纤维增强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纤维增强材料具有齿形外轮廓和/或凹凸不平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混凝土的秸秆及聚合物复合纤维增强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秸秆来自稻子、小麦、玉米、大麦、小米中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混凝土的秸秆及聚合物复合纤维增强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纤维增强材料的抗拉强度σf=0.33(σpVp+σsVs),其中,
σp为聚合物的抗拉强度,单位为MPa;
σs为秸秆的抗拉强度,单位为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混凝土的秸秆及聚合物复合纤维增强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纤维增强材料的杨氏模量Ef=0.33(EpVp+EsVs),其中,
Ep为聚合物的杨氏模量,单位为Mpa;
Es为秸秆的杨氏模量,单位为Mpa。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的秸秆及聚合物复合纤维增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秸秆切割粉碎成秸秆粉末,干燥后与部分聚合物粉体一起加入干混设备中干混处理;
2)收集干混处理得到的干混颗粒料,将干混颗粒料通过成对设置的滚筒加压喂入板材加工设备中,将剩余聚合物粉体通过漏斗加入板材加工设备中,制成板材;加热板材,通过牵引机构将加热的板材拉出板材加工设备,拉出过程中加热的板材经成对设置的滚筒轧制成薄片材;
3)将薄片材切成长度45-50mm、宽度1mm、厚度0.5mm的纤维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交利物浦大学,未经西交利物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87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