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9218.3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2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正太郎;广田和英;石见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装置 显示装置 以及 电子设备 | ||
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促进导光板的薄型化,并且抑制导光板的亮度不均。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光从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出光面的相反侧的相反面;凹部,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相反面;以及多个散射部,所述多个散射部设置于所述出光面、所述相反面和所述凹部的底面,对光进行折射和散射,所述凹部具有从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凹部的开口变宽的锥面。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2月5日、申请号为201780061405.8、发明名称为“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申请人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不断推进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对于搭载在这样的电子设备上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要求薄型化。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源的方式,存在被称为边缘光型背光源的方式和被称为直下型背光源的方式。作为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源,使用了光的利用效率较高且容易高亮度化的直下型背光源。作为背光源的光源,例如,使用了射出白色光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在直下型背光源的情况下,在导光板的正下方配置多个LED,但在LED的正上方的部分和其他部分,导光板容易产生亮度不均。与上述技术相关地以降低光源的亮度偏差为目的提出了如下的面光源装置: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上所设置的圆锥状的光源插入用的凹部中,在导光板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使导光板内部的光散射的光散射用点(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276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要求使导光板薄型化并且抑制导光板的亮度不均。鉴于这样的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促进导光板的薄型化并且抑制导光板的亮度不均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以下的手段。即,本发明是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光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出光面的相反侧的相反面;凹部,所述凹部设置于相反面;以及多个散射部,所述多个散射部设置于出光面、相反面和凹部的底面,对光进行折射和散射,凹部具有从凹部的底面朝向凹部的开口变宽的锥面。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光照射到锥面上而使光发生折射并入射到导光板内,从而使入射到导光板内的光较大程度地扩散。根据本发明,使光照射到设置于凹部的底面的散射部而使光发生折射和散射并入射到导光板内。根据本发明,使导光板内的光照射到设置于相反面的散射部而使导光板内的光发生折射和散射。根据本发明,使导光板内的光照射到设置于出光面的散射部而使导光板内的光发生折射和散射并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向外部射出光。通过这些结构,能够在不增大导光板的厚度的情况下使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亮度分布均匀化,能够抑制导光板的亮度不均。
本发明的导光板的设置于出光面、相反面和凹部的底面的多个散射部分别密集地配置。通过该结构,由于导光板内的光或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的光发生折射和散射的可能性变高,所以能够在不增大导光板的厚度的情况下使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亮度分布进一步均匀化,能够进一步抑制导光板的亮度不均。
本发明的导光板的凹部具有圆台形状。通过该结构,由于能够将小尺寸的光源收纳在凹部内,所以能够在不增大导光板的厚度的情况下使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亮度分布均匀化,能够抑制导光板的亮度不均。
本发明的导光板根据收纳在凹部内的光源的主轴的角度来设定锥面的角度。通过该结构,即使在通过变更光源的种类而改变了光源的主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入射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光的入射角维持为恒定的角度。并且,能够对光源的射出光的峰值方向进行控制。因此,能够按照每个光源来控制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亮度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9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