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地槟榔种植的槟榔根系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0212.8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1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朝波;朱明军;任承才;严崇泽;杜荣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博士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B79/02;A01G7/06;A01C21/00;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美燕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地 槟榔 种植 根系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坡地槟榔种植的槟榔根系修复方法,在槟榔种植的过程中,采用行间土壤深松、根际土壤分层施肥、地表护根和根际覆膜来进行槟榔根系的修复;其中,采用凿式深松机进行行间土壤深松,根际土壤分层施肥是在底层施入硅钙镁土壤调理剂,中层施入年年乐生物有机肥;上层施入过磷酸钙和复合肥;地表护根是依次采用护根肥和熟土进行覆盖,所述护根肥为木薯渣、椰糠和蘑菇渣混合而成;根际覆膜保持熟土层湿润,持水量为30‑40%。本发明的槟榔根系修复方法,可有效调理根际微生态环境,刺激根系生长,促进槟榔地表和地下根系的再生,实现槟榔根系的修复,促进槟榔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槟榔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坡地槟榔种植的槟榔根系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槟榔(Areca catechu L.)属于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30米,有明显环状叶痕,是海南省主要栽培的南药之一。海南槟榔的种植面积近140万亩,占全国99%,是中国槟榔的主产区。
海南槟榔园长期以来管理粗放,种植多分散,且种植户针对根系问题欠科学处理。槟榔根系终年生长,根系从各个不同方向伸出,水平分布面积随株龄的增加逐渐扩大,并不断从茎基部生长新的气生根,坡地槟榔从茎基部生长的气生根分布于距地表0-15cm范围内。海南槟榔种植于坡地的面积占比92%以上,但受海南热带雨林气候、土壤条件和槟榔根系为团网根等特点影响,长期裸露的根系往往容易限制槟榔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槟榔生长、产量形成潜在威胁,地表温度高,新生根困难等不足;而且还会导致对病害抵御能力下降、易感病和固土作用减弱,在根系受损槟榔园,其叶斑病、炭疽病等发病严重,比根系健康生长园发病增加34%以上,严重的病害造成落叶、秃顶等现象,以及槟榔坡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等问题。
因此,对于槟榔根系的保护和修复至关重要,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坡地槟榔根系修复技术,以促进槟榔根系再生,促进槟榔养分吸收,提高槟榔生长和产量,为槟榔坡地种植中根系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坡地槟榔种植的槟榔根系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坡地槟榔种植的槟榔根系修复方法,在槟榔种植的过程中,采用行间土壤深松、根际土壤分层施肥、地表护根和根际覆膜来进行槟榔根系的修复;具体为:
(1)行间土壤深松:在槟榔采果结束后,采用凿式深松机进行行间土壤深松,深松深度30-40cm,深松沟深度≤10cm,行间深松距离根基部≥50cm;
(2)根际土壤分层施肥:采用隔年施肥的方式,距离树干基部50-60cm位置,进行条状或穴状分层施肥;底层施入硅钙镁土壤调理剂,施肥量为1-1.5kg/株,施肥深度5-8cm,覆土3-5cm;中层施入年年乐生物有机肥,施肥量为8-15kg/株,施肥深度为10-15cm,覆土3-5cm;上层施入过磷酸钙和复合肥,其施用量分别为0.5-1kg/株和0.3-0.5kg/株,覆土至地表,隔年更换挖沟/坑的位置;
(3)地表护根:在根际土壤分层施肥结束10-15d内,距离根基部≤15cm,依次采用护根肥和熟土进行覆盖,所述护根肥为木薯渣、椰糠和蘑菇渣混合而成;护根肥覆盖高度至槟榔最上层根表,熟土覆盖厚度为3-5cm;
(4)根际覆膜:地表护根后在熟土表面采用地膜覆盖,并保持熟土层湿润,持水量为30-40%。
进一步说明,在上层施肥并覆土后,还包括在树体周围均匀浇施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菌剂,所述生长调节剂为0.001-0.0015%羟烯腺嘌呤·烯腺嘌呤水剂兑水稀释300-500倍而成,微生物菌剂为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兑水稀释300-500倍而成,各施用量为10kg/株,每隔30-40天/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博士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博士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0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