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电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1107.6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1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豪;苏恩典;朱方义;彭小玉;马子昂;周成伟;李现豪;李广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B01D53/047;C10L3/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分子筛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是以聚苯乙烯、聚酰胺等高聚物为原料,通过一次碳化、粉碎、成型、二次碳化、活化、碳沉积调孔等方法制作碳分子筛。本发明制备的碳分子筛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对CH4有高吸附量,强度好,无污染、还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吸附中产生静电,达到抑爆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气体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碳分子筛是一种新型的吸附剂,是一种特殊的活性炭。它在密度,比表面积,孔径以及其产生的吸附特征上与一般的活性炭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碳分子筛有较为优秀的气体选择性,这得益于它的孔径分布相对较窄。同时,孔隙大这一特点让碳分子筛其对分子小的气体有更大的吸附强度。碳分子筛还有物化性能稳定,耐腐蚀性高,制备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碳分子筛空分制氮已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金属热处理、电子制造、食品保鲜等行业。
我国的能源特性是富煤,少气,贫油。一直以来,我国是全球的最大煤炭生产市场。每年,90%以上的低浓度(≤20~30%)煤层气因爆炸(5~16%极限)而排空,达1000亿m3。大量低浓度煤层气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同时也加剧了温室效应,引发了各国的担忧。
我国瓦斯的治理和利用是防范煤矿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长期以来,我国煤矿瓦斯的治理和利用严重滞后,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据统计,我国大多数矿井抽出的瓦斯属于中低浓度煤层气,作为民用燃料时因其成分复杂,浓度不稳定,故不能用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进行远距离的输送,且无法满足大功率发电机组的需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煤层气利用的关键是天然气(CH4)的浓缩。甲烷体积分数超过80%才能作为高效燃料并入城市天然气供应网,作为优质化工资源则需要浓缩到更高的纯度。发展煤层气浓缩技术或分离纯化技术是开发利用煤层气的关键所在。目前低浓度煤层气浓缩甲烷的主要技术途径有深冷分离技术、变压吸附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国内外煤层气浓缩技术还处于初级研发阶段。
变压吸附法是一种通过循环定期地改变系统压力,从而实现多元气体组分中不同物质的分离提纯浓缩过程。相对于其它几种分离技术来说具有低能耗,可连续进行,工艺流程简单,产品纯度高,操作费用小等优点,但其对吸附剂的要求较大。目前,此项技术主要应用于H2的回收与提纯,在低浓度煤层气分离甲烷上也备受推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防静电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碳分子筛的优点在于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对CH4有高吸附量,强度好,无污染。
本发明防静电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一次碳化
将高聚物原料破碎后放入放入恒温干燥箱内,在温度为50~150℃条件下干燥2~10h将干燥后的高分子聚合物放入气氛管中,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一次碳化,升温速率为2~25℃/min,升温至500~1000℃,碳化时间1~5h;在粉碎前进行一次碳化,使粉碎更加容易,粉碎后的高聚物颗粒更加细小。
步骤2:粉碎
将一次碳化的产物用粉碎机粉碎至粒径≤1.0cm,粉碎后的高聚物再进一步球磨,制得粒径1~10微米的高聚物颗粒;
步骤3:成型
将经步骤2粉碎后获得的高聚物颗粒与粘结剂和助剂按质量比1:1:0.1至3:1:0.1的比例混合均匀,在压力10~40MPa的条件下,用油压机压挤成型,随后在60~120℃下干燥2~10h;
步骤4:二次碳化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成型后的材料升温至500~1100℃进行二次碳化,碳化时间为0.5~4h,升温速率为2~25℃/min;二次碳化能够使得到的产物碳化更完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1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