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杀鱼假交替单胞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2235.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4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华;王枫林;杨冰;张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1;A61P31/04;A61P37/04;A23K50/80;A23K10/18;A01K61/13;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杀鱼假 交替 单胞菌 及其 水产 养殖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杀鱼假交替单胞菌在鱼虾养殖中的应用。该菌株已于2020年11月12日在武汉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731。该菌株具有广谱抗弧菌活性,同时对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具有强的拮抗活性,口服后还可增强鱼类溶菌酶、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白介素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动物体液的免疫水平,另外,该菌株还能够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动物肠道微绒毛的长度,对肌肉厚度及绒毛的长度有增大的趋势,有利于提升水产养殖动物的肠道功能,实现拮抗病原菌、免疫、促肠道功能的协同作用,更有效地进行水产养殖中细菌病的防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杀鱼假交替单胞菌在鱼虾养殖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有些微生物之间可存在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共生、共栖、寄生、拮抗及捕食等。为了控制病原微生物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增殖,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特性,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目前研究开发防病益生菌产品,替代抗生素,已经成为了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与重要方向。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庞大的市场需求及有限的水产养殖面积共同作用,导致了鱼虾养殖密度逐年增大,由此带来了养殖水环境逐渐恶化,养殖鱼、虾、贝、参病害增多,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已发现的水产养殖病害种类高达200余种,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中因细菌性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占所有病害损失的50%以上,病原菌可导致鱼类败血症、烂鳃、肠炎等;虾类患烂鳃病、肠炎、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贝类脓包病、海参腐皮症等。为了防治养殖鱼、虾、贝、参细菌病,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抗菌药物,但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及药物残留,降低养殖鱼虾的抵抗力、破坏养殖环境及微生态平衡等问题,水产养殖中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细菌病防控和增强免疫技术来替代抗生素的应用。
研究发现自然环境中某些微生物能够分泌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碱、聚酮类化合物和多肽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菌杀菌效果。在水产养殖中,利用微生物防控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控多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如在养殖池中投放地衣芽孢杆菌,可调节水质、提高鱼虾贝参肠道功能,降低养殖动物的发病率,提高生长速度。应用光合细菌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环境,增强鱼虾、贝、参的抗病力。用乳酸杆菌发酵鱼虾饲料,能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改善养殖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病原菌的定殖;但发明人发现,利用病原拮抗菌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的应用技术报道不多,而且现有的菌株一般功能比较单一,难以实现拮抗病原菌和免疫功能、促肠道功能的协同作用,使得现有的微生物防控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技术难以高效施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株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该菌株具有广谱抗弧菌活性,同时对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具有强的拮抗活性,口服后还可增强鱼类溶菌酶、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白介素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动物体液的免疫水平,另外,该菌株还能够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动物肠道微绒毛的长度,对肌肉厚度及绒毛的长度有增大的趋势,有利于提升水产养殖动物的肠道功能,实现拮抗病原菌、免疫、促肠道功能的协同作用,更有效地进行水产养殖中细菌病的防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株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2013082515,该菌株已于2020年11月12日期在武汉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7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2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