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湿烟羽的尾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2322.8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7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张占涛;陶智麟;陶铁托;郭悦洋;郭桂民;何山;孟宪军;张其东;毛永炜;范瑞兆;许胜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益盛烟草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南越扬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湿烟羽 尾气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湿烟羽的尾气处理装置。用于控制湿烟羽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具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尾气进口沿旋风分离器内腔切向布置,用于使尾气在旋风分离器的内部形成旋流;尾气出口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的水平方向一侧;旋风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口;风机,连接在旋风分离器的尾气出口上,用于抽出旋风分离器内的气体;进口侧喷雾装置,设置在尾气进口处,用于在尾气进口处形成水雾;内腔喷雾装置,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的内腔中,用于在旋风分离器的内腔中形成水雾。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的尾气处理装置成本高、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湿烟羽的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有时会产生湿热含尘尾气,例如烟草加工中产生的尾气,现有烟草行业的尾气排放温度一般在30℃至60℃之间,湿度一般在70%至95%。其中的制丝排潮废气,如回潮筒、加料机、HT回潮机、烘丝机、加香机等设备的工艺废气的温度为55℃至60℃,相对湿度90%至95%,异味浓度通常在3000至8000个味道单位,属于湿热含尘气体。卷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湿热含尘气体包含固体粉尘、水蒸汽、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芳香烃和烷烃等有机物)等。含尘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特点是浓度高,大多难溶于水,对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状态等都会带来刺激和伤害,严重影响生产车间及厂区周边的环境。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颁布,卷烟工业企业对清洁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废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卷烟工业企业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传统的卷烟厂湿热尾气一般采用集中收集,进入排潮井通过烟囱排放。当尾气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时,饱和湿烟气在环境中扩散与空气混合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形成小液滴,小液滴对光线产生折射、散射作用,从而使烟囱出口的烟羽呈现白色或者灰色,成为“湿烟羽”。这一现象在夏季温度较高时稍轻,随着温度的降低,“湿烟羽”会越来越重,冬季严寒天气时,此现象越来越重,特别是制丝车间的排潮废气。
现有的对湿烟羽有治理效果的技术可归纳为烟气加热技术、烟气冷凝技术。烟气加热技术是对尾气排放出口的湿饱和烟气进行加热,使得烟气相对湿度远离饱和湿度曲线。烟气冷凝技术是对尾气出口的湿饱和烟气进行冷却,使得烟气沿着饱和湿度曲线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含湿量大幅下降。上述烟气加热技术、烟气冷凝技术例如公开号为CN104028052B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气体净化设备采用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存在成本高、结构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湿烟羽的尾气处理装置,解决现有的尾气处理装置成本高、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中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控制湿烟羽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
旋风分离器,具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尾气进口沿旋风分离器内腔切向布置,用于使尾气在旋风分离器的内部形成旋流;尾气出口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的水平方向一侧;旋风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风机,连接在旋风分离器的尾气出口上,用于抽出旋风分离器内的气体;
进口侧喷雾装置,设置在尾气进口处,用于在尾气进口处形成水雾;
内腔喷雾装置,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的内腔中,用于在旋风分离器的内腔中形成水雾。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气从旋风分离器的尾气进口进入后,进口侧喷雾装置喷出的水雾能够对尾气内的含尘颗粒捕捉、浸润、撞击后变成较大的含尘雾滴并完成热量交换,进而在旋风分离器的内部形成旋流,吸湿后变重的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贴附于旋风分离器的内壁,沿壳体内壁切线方向旋转并逐步下移,而气体能够在风机作用下从旋风分离器的水平方向一侧的尾气出口排出,同时,内腔喷雾装置能够对尾气进行进一步净化、降温,从而满足尾气处理需求,并避免尾气温度过高而产生湿烟羽,结构简单,成本低;另外,尾气出口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的水平方向一侧,能够便于风机的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腔喷雾装置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的顶端,喷雾方向向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益盛烟草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南越扬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益盛烟草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南越扬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3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